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黔東南州“三社聯動”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2021年11月18日08:02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日前,凱裡市大風洞鎮青杠林村開展的“家長正向教養”小組活動,幾位家長蒙著眼罩,共同將一條布條圍成一個正方形,第一次各抒己見,挑戰失敗﹔第二次眾口一詞,挑戰成功。

“剛才大家一起將一條布條圍成一個正方形的過程,就像在家裡教育孩子,有爸爸的方法、有媽媽的方法、又有爺爺奶奶的方法,最后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游戲結束,活動主持人騰代珍總結說。

作為青杠林村本土社工,這是騰代珍第一次獨立組織和主持的活動,在家照顧孩子10余年,沒有工作、社交甚少的她選擇加入本土社工服務社會。她說:“成為志願者后,不僅可以服務有需要的人群,還能提高自己眼界,學到不同人群的育兒經。”

去年5月,由省民政廳指導,黔東南州民政局、凱裡市民政局支持,凱裡市彩虹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的“三社聯動”試點項目正式落地青杠林村,通過重新建立“幸福院”,並從提升村民參與公共事務、充實弱勢群體服務、提升村民對青少年的正向管教意識等方面出發,探索青杠林村“鄰裡互助+社工服務”的“幸福鄉村”建設道路。

僅用一年多時間,青杠林村不僅培養很多本土社工志願者,還通過建立4個下屬功能委員會,分別從事村庄生態文明建設、精神文化生活、產業發展和青少年教育與保護等方面的公共事務,為基層治理工作、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青杠林村的實踐是黔東南州實施“三社聯動”機制的縮影。

2020年,黔東南州以省級基層治理深化改革試點項目為契機,在全省試行以“社區為平台、以社會組織為載體、專業社工人才為支撐”的“三社聯動”機制建設,在凱裡市南山社區、上馬石社區等5個社區開展試點探索,通過創建“購買服務、項目運作、過程評估”委托機制,形成具有當地特色的“三社聯動”模式。

推動過程中,黔東南州通過成立領導小組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多形式開展業務培訓﹔並與高校合作推進試點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社區治理水平。

如今,黔東南州搭建部門、鄉鎮、社區、社會工作機構參與的綜合考核體系,形成以“政社互動”支持“三社聯動”的工作新機制,各試點社區取得階段性成果。

凱裡市南山社區“三社一體化”社區治理、開懷街道上馬石社區“居民互助+社區共融”、大風洞鎮青杠林村“鄰裡互助+社工服務”、凱棠鎮白水村“志智雙扶”和岑鞏縣大有鎮大坪同心社區“居民互助+社區共融”等新路徑,而且,凱裡市創建的“一領四建”模式、岑鞏縣探索的“618”機制和“1+2+N”工作方式為該州高質量提升社區治理服務奠定基礎。

目前,黔東南州共培育和孵化社區組織19個,培養本土社工人才22人,建立社工志願服務站(室)16個,覆蓋10縣(市)22個易地搬遷社區安置點。同時,深入開展生日會、端午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訓等主題活動,累計服務1800余人次。

黔東南州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朱長林介紹,下一步,黔東南州將借助與廣東省佛山市東西部協作契機,培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本土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兩個主體,縱深推動全州城鄉社區治理再上新台階,更好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石含開)

(責編:吳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