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頭條

非遺扶貧增亮點 竹絲編織小康夢

赤水竹編工藝非遺扶貧典型材料

2021年10月26日14:59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赤水市“極竹堂”非遺竹編產學研基地。
赤水市“極竹堂”非遺竹編產學研基地。

赤水是“中國竹編工藝之鄉”,作為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竹編工藝,是赤水極具地方特色的一項民間傳統技藝,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近年來,赤水市搶抓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機遇,做足“非遺+扶貧”文章,立足赤水豐富的竹資源和非遺文化資源,不斷提升赤水竹編非遺產品的質量和銷量,有效釋放出竹編扶貧疊加效應。

助脫貧 竹編產品促農增收

赤水竹編歷史悠久,竹編技藝源於農村,是赤水農戶必備的一項竹編生產工具編織技能。隨著赤水竹編非遺項目的申報成功和赤水市委、市政府對竹編技藝的大力推廣和扶持,赤水竹編迅速發展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指尖經濟”。特別是以全國人大代表、竹編非遺傳承人楊昌芹為代表建立的赤水竹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在非遺助力脫貧和助推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近年來,赤水竹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先后建設廠房、展廳、產研學基地共計5000余平方米,投資建立銷售點及體驗店5個,挂牌非遺扶貧工坊1個。有常駐手工藝人60余人,居家靈活就業手工藝人76人,其他就業人數更是多達千人,實現貧困戶利益鏈接177戶,促進就業家庭年平均增收2萬元左右,使赤水竹編產品成為助農增收的新渠道。

給創意 竹編產品提檔升級

長期以來,竹編產品更新換代慢,缺乏文化創意和包裝設計,一直是困擾赤水竹編發展的瓶頸問題。赤水竹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搶抓東西部協作上海對口幫扶遵義契機,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多方面提升竹編非遺人才的品牌創新力。先后選派12名竹編手藝人赴上海美術學院、同濟大學等學習竹編產品創新設計研發,學員回赤后分別組織開展“百名竹藝工匠興鄉計劃培訓班”“非遺助力脫貧竹編工藝培訓班”等培訓10余期,累計培訓學員近1000人。同時,依托上海美術學院在赤水竹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挂牌駐赤竹藝研培教學基地,邀請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上海意圖工業設計公司、杭州膳家等文創設計師多次赴赤幫助竹編非遺產品設計研發、培訓指導,為赤水竹編產業的長足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

拓市場 竹編產品走出大山

有創意、有設計、有包裝的赤水竹編憑著精湛技藝,讓產品更加精美雅致,但由於“養在深閨人未識”,一度處於“有貨無市”的尷尬境地,沒能迅速打開市場。為了更好的把赤水竹編非遺產品推向一線市場,赤水竹編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與上海英雄集團在2019年上海大學傳統工藝工作站傳承人對話活動中很快達成了合作意向。2020年,赤水竹編又與上海哈爾濱食品廠就食品包裝達成了合作意向並簽訂生產訂單。赤水竹編產品逐漸走出大山,先后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第五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上展銷亮相,成功入駐上海賣場進行銷售,進一步填補了赤水竹編在一線城市的銷售空白。

增價值 竹編產品帶來效益

在上海美術學院、赤水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上海文化創意設計團隊牽手赤水竹編開展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工作,指導竹編水杯、竹編首飾等竹編產品進行創意設計,創新推出竹編系列服飾、竹編包、桫欏披肩、丹霞瀑布系列杯墊等產品設計,為進一步豐富該市文創產品的種類和附加值提升奠定了基礎。短短幾年時間,“90后”全國人大代表、竹編工藝非遺傳承人楊昌芹成立的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年收入已達1000萬元。推動全市各竹編企業、扶貧工坊帶動周邊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戶、留守婦女等實現就近就業、增收致富。(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供稿供圖)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