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時政要聞

貴州岑鞏:滿山“柚”惑擋不住 走出“深閨”銷海外

2021年10月26日16:15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岑鞏縣思州特產館精品水果專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思州柚。唐鵬攝
岑鞏縣思州特產館精品水果專區,工作人員在整理思州柚。唐鵬攝

又是豐收好時節,龍江河畔“柚”飄香。霜降時節,貴州省岑鞏縣注溪鎮楠木坳集中連片的思州柚逐步進入了成熟期,沉甸甸的柚果挂滿枝頭,柚香四溢。

“今年天氣好,柚子管護到位,產量和品質都甚於往年。”正和社員一起在基地查看柚子品質的劉壽軍,面對眼前“柚”迎豐收的美景,心情頗佳,“去年,我們的8萬斤思州柚首次走出國門,挺進俄羅斯市場。今年,俄羅斯跟我們合作社簽訂的第一批訂單是60萬斤。”

劉壽軍的好運從何而來?國際市場的品質如何保証?劉壽軍用20余年堅守蹚出的“產業振興路”給出了答案。

當“頭羊”蹚新路 柚變“金字招牌”

1997年,岑鞏縣林業局果品公司以山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為契機,通過土地流轉,將注溪鎮楠木坳成片的荒山荒坡改造成了柚子林。

然而,由於管理不善、品質欠佳、缺乏品牌支撐等原因,思州柚市場不景氣、發展不樂觀。“當時柚子價格是5毛到7毛錢一斤,價格低還不好賣,嚴重打擊了柚農的積極性,80%的柚農因疏於管理,將柚林再次變成了荒山。”劉壽軍說。

2004年以來,劉壽軍勇當思州柚產業發展“領頭羊”,成立了岑鞏民豐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統一生產、統一銷售、統一技術標准、統一管理、統一購買生產資料、永久分紅的“五統一分”模式, 推動了產業提質增效、持續健康發展。

“貴州省名牌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性保護產品、國家無公害認証和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中國國際林業產業博覽會金獎’得主......”思州柚多不勝數的“榮譽証書”,讓劉壽軍的底氣很足,“思州柚的名字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目前, 岑鞏民豐果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已成為專業從事果樹種植、銷售及儲藏加工的龍頭企業,有社員265戶,種植的5800畝思州柚已全部挂果,年產柚子300噸。

在黨委政府及農業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岑鞏縣以注溪鎮為核心種植區,輻射帶動全縣種植思州柚4萬畝,年產果3.5萬噸,“柚”使昔日撂荒的“沉睡資源”變成了綠色的“活化資產”。

科學管護 生態果品俏市場

無論嚴寒,還是酷暑,50歲的吳志金總是忙碌在柚林裡。鬆土、疏果、剪枝、下肥、套袋......嚴格按照技術標准和管護要求,搶抓時間節點,對柚子進行科學管護,助力產業提質穩產增收。

“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份,我的柚子就賣完了。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種了20多年的柚子,勤勞的吳志金從不為銷路發愁。“今年有50畝,產量15萬斤左右,毛收入預計30萬元。”

品質出效益,管護是關鍵。為提升產業質效,近幾年來,劉壽軍帶領社員們實施了思州柚品質提升工程,建立了品種改良示范基地。

“我們現在用的是有機水溶液肥,它的氮磷鉀鈣微量元素含量比以前粉狀的有機肥高出一萬二千個點。”劉壽軍介紹,通過給果樹鬆土施水溶液肥,我們的200畝思州柚實驗基地,土壤得到了改善,產出的果品糖分含量提高了,口感更好了。

合作社還從福建、成都、重慶等地引進了11個新品種,在思州柚基地建立新品種實驗示范地,推動產業提質增效,讓“老產業”煥發出新活力。

“田間冰箱”助柚“遠走高飛”

“10萬斤柚子白白爛掉,心痛啊!”曾經,由於市場不穩定、常溫儲藏損耗大、品相不好看等原因,“柚”遇滯銷的心酸場景,劉壽軍記憶猶新。

而現在,劉壽軍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為柚子的存貯難和銷售難而發愁了。

劉壽軍的排憂解愁神器來自於“田間冰箱”。2020年,合作社搭乘國家“冷庫”項目建設“東風”,啟動實施了倉儲保鮮冷庫建設。該項目總投資280萬元,其中合作社籌資180萬,中央先建后補項目資金100萬元,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容積1800立方米,可滿足600噸果蔬的保鮮冷藏需求,實現了柚果集中採收、就地存儲保鮮、錯峰靈活銷售、跨區域配送,為思州柚插上了“遠走高飛”的翅膀。

“冷庫儲藏有效保証了柚果的品質品相,有助於我們融入更大的國際市場。”劉壽軍介紹,常溫下,柚子的最長保質期隻有6個月,而且容易腐爛、儲藏壓壞等,通過冷庫2—8度固定溫度的保鮮儲藏,保質期能延長到1年,可有效保証柚子的品質品相。不僅紓解了柚農“一遇滯銷‘柚’爛掉” 的困擾,也提升了思州柚的標准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思州柚出口就代表中國的柚子出口,品質一定要保証。”

如今,通過做強“金牌+品牌”產業,依托產地冷庫資源優勢,借助“電商+品牌”銷售模式,思州柚遠銷北京、上海、河南和俄羅斯等地,成為了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子”。(圖/文 周燕、陳敏 )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