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政務要聞

三都:做好非遺“保護、學習、傳承”三篇文章

2021年10月22日17:09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助力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正在進行,作為擁有水書、水族馬尾繡、水族端節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基礎上,把“保護、學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黨史學習教育中,助力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老師指導學生書寫水書文字。

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遺產的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保護好文化遺產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必然要求。三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成立三都水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形成以縣管為主、各鎮(街道)各司其職的非遺保護管理體系﹔先后出台《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書文化保護條例》《三都水族自治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三都水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地方政策法規,使三都的非遺保護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同時通過新聞媒體平台,大力宣傳保護文化遺產的先進典型,在全社會營造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

雪花湖社區馬尾繡培訓會。

學習好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深入挖掘文化遺產的精神內涵,深入學習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近年來,三都積極舉辦“雨露計劃”馬尾繡培訓班,文化傳承人培訓、鄉土人才培訓、雙語培訓、錦繡計劃等各類培訓班,年均培訓馬尾繡手工從業人員1000人次以上﹔將民族文化“搬”進校園,開設水書興趣班,讓學生在民族文化的大氛圍裡潛移默化,共開展非物質文化進校園活動20次,開辦講座5場(次),覆蓋師生3000余人﹔通過《過端》《繡》《水書先生》等水族文化題材宣傳片,讓水族文化走出國門,充分釋放文化遺產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游客現場學習寫水書。

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既要有“傳”,更要有“承”。三都成立水族馬尾繡協會2個、馬尾繡傳習所6個、馬尾繡制作公司88個、馬尾繡家庭博物館1個、國家級傳承人馬尾繡展館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中心1個,水書傳習所3個,中國水族文化傳承保護基地1個,持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推薦、指導佼佼者申報傳承人認定。目前,三都共有國家級傳承人2人,省級傳承人7人,州級傳承人25人,縣級傳承人400人,制作能手3000多人,馬尾繡繡娘2萬余人。組織馬尾繡傳承人韋桃花、宋水仙、韋應麗、韋家貴等先后赴意大利、西班牙、迪拜、日本等國家考察交流學習,宣傳和推介水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水族文化推向國際。2021年三都縣鳳之羽公司與法國樂途旅行社簽訂了馬尾繡訂制、包裝、銷售協議等,讓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的良性軌道,讓水族馬尾繡、水書文字等水族文化“活起來”,讓更多的人去感受和學習,讓他們在實踐中品味水族文化的美,並將這種體驗傳遞給更多的人。(三都縣融媒體中心供稿供圖)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