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觀山湖視窗>>聚焦觀山湖

糜勤從“憂居”到“優居”背后的故事

2021年10月14日11:27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快來快來,這邊坐!”筆者來到位於觀山湖區竇官村公租房的糜勤家時,行動不便的她,笑瞇瞇地招呼著大家。要不是看見她正配合儀器做治療,很難想象眼前樂觀開朗的她,生活中曾遇到過諸多挫折。糜勤談起這一切時,眼裡滿是平靜:“我已經很幸福了,這個小家承載著大家的關愛,住在這個結實安全的房子裡,十分溫暖和踏實。”

金陽街道工作人員回訪糜勤生活狀況。觀山湖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糜勤的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那一年,一場大病打破了她家往日的平靜,糜勤患上了皮肌炎免疫系統結締組織病,這場疾病讓她失去勞動能力,從2018年以來靠低保救助維持生活。由於獨自一人帶著年幼的兒子和父母一起生活,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糜勤家的生活過得非常拮據,一度居無定所。

“剛得病那會孩子才讀小學二年級,父親患病需長期吃藥,母親平時在外打臨工補貼家用,全家生活過得捉襟見肘,感覺‘天都要塌了’……”糜勤說到激動處,不禁淚眼朦朧,因治病賣房、花光所有積蓄后,走投無路的她抱著一絲希望去到金陽街道(原碧海社區)尋求幫助。

糜勤居住的竇官公租房小區。陳楊攝

“居委會的同志了解情況后告訴我說可以申請公租房,通過聯系區民政局,手把手教我准備申請材料,幾個月后我們家就成功搬進觀山湖區竇官公租房裡。”糜勤回憶道,讓她驚喜的是,加上住房租賃補貼,房子每月的租金還不到60元。“這裡的配套也很不錯,平時還可以在小區散散步、鍛煉身體。”糜勤說,小區附近有地鐵站、公交站,出門很方便。

糜勤贈給觀山湖區民政局的錦旗。

“安家夢”實現后,糜勤的“安居夢”也隨之到來。“日子過得窘迫時,每個月的補助最先想到的就是買米、買油,生怕維持不了最基本的生活。現在國家出台很多救助政策,每月我們家四口可以領取低保金2000多元,還可以申請臨時救助。”糜勤言語之中滿是感激,“逢年過節,政府和愛心企業也會來看我,心裡感覺很溫暖。”據悉,2021年區民政局給糜勤家發放春節慰問及“兩節”補貼1700元,2020年至2021年9月發放臨時救助金23170元。

“我們和街道工作人員會定期走訪像糜勤這樣的困難群眾,隨時了解這些困難家庭的動態情況。”觀山湖區民政局低保科科長楊猛介紹道,同時,如遇“救急難”等大額費用支出情況時,該局可啟用臨時救助,對低保、特困等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優先安排公租房或發放住房補貼。截至10月8日,在全區正實施低保住房救助104人,24人獲得租賃補貼。此外,區民政局還及時將勞動年齡段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社會救助對象進行失業登記,並納入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該群體提供公共就業服務。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社會救助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

自2020年10月國家民政部將觀山湖區納入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創新試點以來,觀山湖區制定了《關於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實施方案》,積極推進社會救助向“物質類救助+服務類救助”模式轉變,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聘用28名社會救助協管員充實各鎮(街道)社會救助力量,在49個村各設立1名社會救助協理員,89個社區各配備1名社會救助網格員,同時依托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整合各方力量在各鎮(街道)、各村(社區)建立社會救助志願服務隊伍178支,為困難群眾當好聯絡協調員、政策宣講員、心理疏導員、愛心幫扶員。

此外,試點以來,利用線上社會救助大數據監控平台,觀山湖區將52戶97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20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給予278人臨時救助……同時積極打通民政、醫保、教育、就業、住建等部門信息壁壘,完善低收入家庭信息數據庫,建立困難群眾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社會救助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截至今年8月底,觀山湖區依托數據庫幫助400余人次解決醫療、住房、教育、就業等問題。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一對一服務清單,精准把握不同困難群眾的救助需求,實現社會救助方式的多樣化、組合化、專業化和個性化,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轄區人民。”楊猛說道。今年1至8月,觀山湖區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809.23萬元,惠及困難群眾1.8萬人次。

筆者手記

一個城市的宜居程度不僅在於外在的設施條件,更在於內在的溫暖與厚度。對於糜勤來說,這座城市給她的溫暖更多來自於在凜冽的“寒冬”下,收到了國家和社會遞來的“一把火”,照亮了她心中那盞“希望燈”、融化了她人生路上的“冰凝”。也希望在各級各部門的持續努力下,讓每項社會救助政策真正惠及每一名困難群眾,把民生保障的底線兜得更牢,才能把溫暖傳遞給更多像糜勤一樣需要幫助的人。(楊彥盈)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