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頭條

話有地方說 事有人來辦

劍河升級版“院壩會”開到群眾心坎上

2021年09月16日14:32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規劃申報實施前,大家先商量每一項合不合適,可不可行。”9月9日,劍河縣岑鬆鎮巫亮村“院壩協商”第三次會議如期召開,主持人劍河縣政協辦公室主任吳佳華開門見山,要向“規劃規劃,紙上畫畫,牆上挂挂”說不。

“院壩協商”被視作是鄉村基層治理形式“院壩會”的升級版。今年7月以來,劍河縣政協不斷創新履職方式、探索協商民主形式,著力打造劍河政協獨具特色的“院壩協商”品牌,以“協商什麼”“誰來協商”“在哪裡協商”“如何協商”“協商了怎麼辦”5個問題為突破口,讓“院壩協商”成為反映群眾心聲、回應群眾關切的重要平台和聯系服務群眾、動員組織群眾的重要渠道。

秋日烈陽如火,巫亮村村委會二樓活動室氣氛也很“炙熱”。村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種植大戶、村民代表等與劍河縣政協、縣鄉村振興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務局、縣環保局等部門負責人、領導干部匯聚一堂,針對《巫亮村鄉村振興規劃方案》展開熱烈討論。

“這條產業路有沒有必要實施?”吳佳華指著屏幕上規劃方案中道路項目提問。

“有必要、有必要,早就反映要修了。”這個項目得到一致答案。

“稻田養魚項目能不能實施?”

“主要看有沒有水源,有水就沒有問題。”村民說。

“還要看如果沒有水源,引水成本高,投入與產出劃不劃算。”相關職能部門也提出意見。

“那這個項目先保留,看實際情況后再做決定。”吳佳華引導繼續商量討論下一個項目。

“這個水果深加工項目要不要做?”

“我們村的楊梅種植面積超過1000畝,每年有很多鮮果爛掉,如果建一個深加工廠,不僅解決這個問題,還能提高楊梅附加值。”巫亮村村干部提出想法。

“真正要引進一個廠,成本很大,而且各個環節都要得到保障,以村裡的楊梅產量可能10天就能加工好,一年還有那麼多時間如何運轉?同時,要先做市場調查,有沒有訂單,各方面有明目后才能做。”職能部門負責人從專業角度做出分析。

…………

你一言,我一語,大家暢所欲言,整個會議持續幾個小時,部分項目得到職能部門現場拍板支持。

“很明顯的變化是群眾敢說話了,因為他們的話有地說、有人聽、有人辦,巫亮村通過前兩次‘院壩協商’會議,已為村民協調解決抗旱保收、垃圾焚燒、撂荒農田利用等難題,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同時,職能部門能結合自身職責,站在專業角度給出有效分析意見。”吳佳華介紹,劍河縣政協將協商關口前置,搭建“院壩協商”平台,通過政協牽線、搭台,基層群眾與職能部門共同針對群眾關心的難點、堵點問題協商,減少阻力,有助於解決問題。

據悉,針對“協商什麼”“協商了怎麼辦”兩個重點關鍵問題,每次“院壩協商”會議前,駐村干部、黨員、志願者和熱心群眾,都會分批分段網格化入戶征求群眾意見,村支兩委以村“院壩會”形式討論篩選出佔比最多、呼聲最高的議題,向縣政協匯報,由縣政協根據議題邀請相關部門領導參會,從專業角度建言獻策,進一步有效解決問題。同時,建立“找痛點、疏堵點、解難題、辦實事”專項行動問題及建議台賬,不僅詳細記錄群眾反映的問題,還在每項問題后面備注牽頭落實人和進展情況,對重點、難點問題,可通過調研視察、民主評議等方式跟蹤辦理,推動協商成果採納和有關問題解決。

為了更加規范“院壩協商”機制,劍河縣還出台《政協劍河縣委員會關於開展“院壩協商”試點工作方案》,成立劍河縣“院壩協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政協委員、村組干、群眾代表、黨代表、人大代表等協商主體職責,制定調研走訪等6個工作制度,做到有場地、有標識、有制度、有流程圖和責任人等信息上牆。

同時,通過上門服務等方式,廣泛開展“院壩協商”宣傳,引導群眾通過“院壩協商”解決問題,組織百名政協委員集中開展專題黨史學習教育和政協履職培訓,提升協商水平。截至目前,上門服務1000余次,組織召開“院壩協商”試點工作再安排再部署會議4次,召開培訓會7次。通過“院壩協商”機制收集整理協商議題32個,相關部門正在積極處理。

吳佳華介紹,巫亮村是劍河縣“院壩協商”7個首批試點村之一,下一步,將繼續增加試點建設,從小切口入手,真正把“院壩協商”會開到群眾心坎上。(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丹、李卓檬)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