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大福姜為群眾帶來大福利

產業興則鄉村興。近年來,福泉市立足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將大福姜作為特色產業進行培育,通過引進經營主體、做優品質、創建品牌等方式,推動大福姜規模化發展,有效帶動群眾就業、增加群眾收入。
白露時節,大福姜進入收獲期。在福泉市金山街道辦事處岔河村,佔地500畝的大福姜種植基地綠油油的一片,當地村民正抓緊採收,供應各地市場。今年,通過招商引資,廣西客商易秀芝來到岔河村,流轉土地發展大福姜種植。
易秀芝說:“福泉是一個好地方,氣候和土質都比較好,還有政府的相關政策對我們種植戶和老百姓都比較關照,我們來這裡種大福姜,一畝產量可以達到六七千斤,這幾天我們正組織務工人員搶抓時節進行採摘,陸陸續續銷往山東、廣東、福建等地。”
金山辦事處岔河村黨支部書記王群貴說:“目前,我們村流轉土地500畝種植大福姜,通過流轉土地和就地務工為村民們增加了收入,助推鄉村振興。”
福泉市種植的大福姜塊大皮薄、顏色鮮亮、形態飽滿,聞起來香味十分濃郁。大福姜原名大肉姜,以塊莖肥大、皮薄、肉厚、纖維少、品質好、耐貯運等特點而遠近聞名。大肉姜花費工時少,便於管理,產量高,是目前國內種植較為理想的姜品種。為打造福泉福牌系列特色農產品,福泉將大肉姜更名為大福姜進行推廣種植,以此形成福泉的特色產業。
大福姜的豐收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大福利,通過流轉土地和到基地務工,村民們又多了一份“職業”和收入。村民蔡啟秀表示:“在這裡打工,100多塊錢一天,還可以照管小孩,我覺得挺好的。”“我是一名大學生,我們村今年種了這個大福姜,我假期在這裡打工,一方面豐富自己的暑假生活,另一方面還可以為自己掙點生活費。”村民袁飛飛說道。
近年來,福泉市金山街道辦事處在助推鄉鎮振興工作中,立足土地資源和生態優勢,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瞄准特色種植業做文章,積極引導農戶發展生姜、辣椒、茭白等為主的特色產業,推動農業產業集中連片、規模化發展,有效增加群眾就業、帶動群眾增收,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金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胡娟娟說:“今年岔河片區大福姜種植了3000多畝,現在到了採收期,目前我們除了做好產業採收工作,還要謀劃秋冬種任務,穩定現有的種植大戶給他們做好服務,后面發展新的大戶來打造連片集中的種植示范點,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據了解,今年福泉市共發展大福姜種植2.03萬畝,預計產量約6萬噸,產值約2.4億元,輻射帶動群眾務工1萬余人次,人均增收3000余元。(劉莉、鄧丕麗、李慶飛)
來源:福泉市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