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新聞頭條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委書記田艷——

下基層聽民意是必修課(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縣委書記訪談)

本報記者 劉維濤 汪志球
2021年09月07日08:1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如今回想起在印江奮戰的日夜,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委書記田艷仍然眼眶發熱。

2015年4月至今年3月,田艷任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近6年時間裡,印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203個貧困村出列、25877戶101159名貧困人口脫貧。

印江的山山水水時時縈懷,但更讓田艷難以忘懷的,是與干部群眾在戰斗中結下的深情。“脫貧攻堅的實踐証明,始終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 田艷說。

把走近群眾當成自覺行動

縣委是脫貧攻堅戰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總指揮。田艷這個總指揮的“戰位”不在辦公室,而是在基層、產業、項目一線。田艷有個統計:近6年裡,她不少於50%的工作時間在基層,全縣203個貧困村都走到了。

“下到基層、走近群眾、聽取民意是領導干部的必修課。”田艷說,不管多忙都得下去,時間不夠用,就見縫插針,把周末時間、工作閑暇和出差往返的間隙利用起來。

田艷認為,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員、干部要在工作觀念、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等方面持續努力。“首先要沉下身子,經常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面對面交流﹔同時暢通渠道聽取群眾訴求,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田艷說,進而要在謀劃和推進工作過程中站在群眾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有利於群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干事,努力做到讓群眾受益、讓群眾滿意。

關於下鄉調研,田艷有自己一套經驗:“首先要有堅定意志,制訂好計劃,確定一個階段要走的地方,確定了就一定做到,即使因其他工作耽誤了,也要另擇時間彌補。其次要有吃苦精神,白天下鄉,有些工作就隻能晚上加班去做。”田艷說,不管怎樣,都不能為了走而走,要把走近群眾當成一種自覺行動,在與群眾的交流中提升認識、增強本領、轉變作風、革新觀念。

任何時候都要依靠群眾

田艷表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具有強大生命力,必須在每一次決策、每一項部署、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中切實踐行。

要發展茶產業,傳統的做法就是制定補助政策,扶持群眾以家庭為單位種植,同時給予技術支持。茶農直接見到補助,的確有利於調動積極性。

印江則想深一層、多做了幾步——先抽調懂產業、會發展的干部組建專班,在廣泛調研基礎上確定“股份制龍頭企業+區域中心企業+專業合作社”模式,把全縣茶產業發展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同時,變單純生產環節補助為多角度、全方位、全過程服務,破解技術、品牌、包裝、銷售等發展過程的瓶頸。

“在基層做決策、抓落實不可避免要統籌兼顧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田艷說,這種方式讓群眾看到了發展茶產業的市場前景和政策保障,積極性越來越高,使得茶產業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

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黨員干部必須牢牢站穩人民立場。印江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想方設法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黨建扶貧”,把干部派到基層一線,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去……一套組合拳打下來,農村風氣日益好轉,群眾脫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了。

“任何時候都要依靠群眾,激發群眾首創精神和內生動力,這是印江能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條基本經驗。”田艷說。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07日 第 19 版)

(責編:潘佳倩(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