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化緣”校長李登鬆:改變孩子命運 點燃希望“明燈”

2021年09月10日18:03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尚寨土家族鄉,有這樣一位普通的校長,他渴望走出大山,卻又堅定回到大山,隻為干好一件事:改變孩子的命運,點燃希望的“明燈”。

他叫李登鬆,一個70后小學校長,扎根鎮遠縣土家族鄉中心小學22年,先后教過500名孩子,培養出100名大學生。

教人求真。受訪者供圖

尚寨土家族鄉地處鎮遠縣西北部,是該縣較為偏僻落后的一個少數民族鄉鎮,全鄉常住人口8000多人,其中土家族佔總人口的99%以上。

今年44歲的李登鬆,就出生在尚寨,海拔高、耕地少、交通不便使這裡長期處於貧窮閉塞的狀態。走出大山,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成為尚寨人世世代代的夢想。

種下“希望”。受訪者供圖

22年前,22歲的李登鬆從凱裡師范學校(現凱裡學院)畢業,原本以為會“走出去”的他,卻毅然選擇回到山裡,“在哪裡都是奉獻,為什麼不回到家鄉?”

在尚寨中心小學度過6年小學生活的李登鬆更是深知,在這個教師如同走馬燈似地換了一茬又一茬的母校,總得有人堅守。

愛心食堂奠基。受訪者供圖

就這樣,在大山裡的三尺講台,李登鬆扎下根來。2017年,李登鬆成為尚寨中心小學第20任校長。

始建於80年代的尚寨中心小學為磚木結構,此時已因年久失修殘破不堪:圍牆搖搖欲墜、操場坑坑窪窪、電路嚴重老化、教學設施簡陋、班班通也早已“癱瘓”……

更令他揪心的是,好老師留不住,教學能力比較強的優秀老師通過各種途徑調進城裡,李登鬆記得最多時一次走了5個。

由於教師隊伍不穩定,尚寨中心小學教學成績、綜合考核,在全縣12個鄉鎮中心小學中一直處在倒數位置。

捐贈儀式。受訪者供圖

臨危受命的李登鬆,決心對學校來一場徹頭徹尾的大改變,決定從校容校貌上下手,給師生一個美麗舒心的學習工作環境。

可學校的經費僅能維持日常運轉,資金從哪裡來?

李登鬆開始四處“化緣”——向教科局主管部門申請,聯系愛心單位或機構,求助愛心人士……

在他的積極奔走下,一個個項目順利完成,圍牆修好了,電路改善了,旱廁改建成了水沖廁,操場變成了塑膠場地,泥濘的通道實現了硬化……

小小的中心小學裡,因為有了“化緣”校長,更多的驚喜接踵而至:

空氣能熱水器來了,寄宿生大冬天也能洗上熱水澡了﹔

教室裡安上了供熱設備,上課再也不冷了﹔

新的電腦配備到位,孩子們一鍵就能連通世界了﹔

愛心食堂落地了,餐桌椅到位了,同學們蹲在地上吃飯的場景也一去不復返了﹔

……

短短4年時間,李登鬆通過四處“化緣”,為學校爭取資金220多萬元,完成了項目近30個。

自己干。受訪者供圖

“學校從來沒有這麼漂亮過。”在學校工作多年的老師激動地說。看到舊貌換新顏的校園,大家紛紛感慨李登鬆果然是個言出必行的實干家。

不過,還有更加艱巨的工作在后頭。

在破題讓好老師“留下來”、好成績“教出來”上,李登鬆打出了“以人為本,以愛育人”的“感情牌”。

在人手不足、指標有限的情況下,李登鬆就不厭其煩地往教科局跑,爭取多要幾個特崗老師。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有困難,李登鬆就盡力為他們排憂解難。

有個女教師懷孕了,他就派這名老師進城頂崗,以便得到家人的照顧﹔有個幼兒園教師想到小學發展,他就主動幫忙進小學……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我要守護他們。”在尚寨任教22年的李登鬆,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用溫暖呵護他們成長。

“這裡絕大子大多是留守兒童,還有單親孩子和孤兒。”李登鬆表示,這些孩子的行為習慣和心理都不是很健康,所以在學習、生活、心理方面,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呵護。

在尚寨中心小學,放學后找不到李登鬆,那他不是在去家訪的路上,就在學生的家裡,“哪個孩子家裡什麼情況,鬆校了如指掌。”

甚至那些已經上考上初中、高中的學生,他都還在想方設法的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把募集來的愛心款、生活用品送到學生的手上。

他還利用課余時間,帶頭研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組織教師找孩子談心交流,一起做游戲,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重拾學習的興趣。

在談心過程中,他還細心捕捉孩子們心理上的微小變化,疏通負面情緒,讓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至今,李登鬆直接幫助的孩子不下50個。

“最欣慰最暖心的事,就是幫助孩子們從陰影裡走出來,看到他們慢慢變得積極、向上,去家訪時他們主動打招呼說一聲‘老師好’。”這就是李登鬆最幸福的時刻。

有兩兄弟,一個上初中,一個上小學。因為父親常年住在精神病院,母親離家出走,隻能跟著70多歲的爺爺奶奶生活。

家庭的變故,讓兩兄弟變得沉默寡言、內向自卑。李登鬆注意到后,經常去入戶看望兄弟倆,給他們送錢送物,和他們交流談心,指導兩兄弟完成學習任務,等等。

“哥哥已經考上了重點高中,弟弟在班上也是前三名。”李登鬆很欣慰,隻要能看到孩子們積極、健康的變化,投入多少精力愛心都不足為過。

對於孩子,李登鬆的愛是由衷的、持久的、熱切的、不知疲倦的、無怨無悔的,不管風雨彩虹,不管繁華孤寂。

李登鬆依舊樂此不疲地走著,心無旁騖地走著,他先后放棄5次“走出去”的機會,堅定地要把根在尚寨扎得更深﹔他依舊在四處“化緣”,“我想借愛心食堂建設的機遇,在樓上建設一間‘心理活動室’,還差近20萬元資金。”

“我不怕困難,有愛就有一切,我還可以為孩子們做得更多,讓學校變得更好!”李登鬆篤定地說。(程瑞林)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