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部協作看瓮安
勞務協作 強化就業發展

開欄的話:
志同道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攜手共進者,不問來自西東。
一場百年使命的脫貧戰役,一場山海情的幫扶協作,造就了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與貴州省黔南州瓮安縣兩地發展之情。“十三五”期間,廣州市海珠區、黔南州瓮安縣對口幫扶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將兩地的發展緊緊交融,為瓮安全縣走向全面同步小康奏響發展強音。
胸懷壯志,不懈攀登。
為加強責任意識、擔當意識、發展意識,雙方積極探索創新對口幫扶新模式,突出重點難點,以領導互訪為引領,以活動開展和平台創建為抓手,搶抓兩地結對攜手之機,謀劃共享發展之道,聯動發力,多措並舉,順勢而為、迎難而上,聚焦協作內容,開展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深耕,東西部扶貧協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脫貧攻堅以來,兩地開展互訪交流534人次,召開黨政聯席會、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精准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等專題研究和部署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會議79次。
雙方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盡銳出戰,瓮安縣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貧困發生率降為零,成功撕掉了貧困標簽,奪取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實現了全面小康的歷史擔當。
冬去春來又一載。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山的這頭與海的那邊,兩地繼續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奮力譜寫“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篇章。
長風萬裡送秋雁,正是稻香豐收時,村裡來了就業服務志願者宣傳隊,“東西部協作政策好,約起到海珠區打工去!”,在瓮安鄉間老百姓口中成為口頭禪。
近日,瓮安縣第二十四批脫貧勞動力赴廣州市海珠區就業,此次共輸送建檔立卡脫貧勞動力8人,主要務工企業為廣州市海珠區優強企業廣州酒家、漁民新村等。
“東西部協作政策好,政府出面錯不了,除了工資有補貼,五大保險少不了,勞動維權有保障,群眾吃了定心丸!”自東西部勞務協作開展以來,深受瓮安廣大求職者好評,眾口稱贊。
群眾真心稱贊的背后皆是兩地辛勤耕耘的成果體現。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對於經濟和就業是一次突如其來的外部沖擊。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兩地積極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兩地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精准施策,以政策、宣傳、培訓、服務為抓手,力促勞動力外出務工增收,鞏固就業扶貧成果。
一直以來,兩地共同制定就業扶貧激勵政策措施,廣泛動員,積極深入基層鄉鎮和社區走訪,通過組織企業宣講、發放轉移就業政策明白卡和小冊子、務工人員現身說法、短信和微信群發推送、現場互動等方式,詳細介紹接收企業資質條件、工作環境、崗位要求、薪酬福利等情況,向基層干部和群眾“講白”“講透”轉移海珠區就業補貼優惠政策,讓外出務工群眾充分了解轉移就業情況,有效打消群眾顧慮。
並從實用性出發,開辦了多種技能培訓課程,既滿足了部分群眾就近就業的需要,也對接了企業用工需求,切實幫助無一技之長的群眾掌握就業真本領。
如2020年,恰逢廣東大力推進“南粵家政”“粵菜師傅”“廣東技工”三大工程,兩地人社部門抓住時機,在瓮安開設家政服務、中式烹調等課程,並推薦相關就業崗位,打造“培訓+就業”一站式服務。瓮安縣在家務農的黎顯常曾在廣西打工,因沒有一技之長隻能從事收入較低的工作,通過推薦參加南粵家政廚師培訓班,經過30天的培訓,原本毫無基礎的他掌握了廚師技能,如願在瓮安翔遠職業學校成功入職當上廚師。
同時出台相關政策到位,資金支持激勵就業。並繼續開展貧困勞動力組織發動、務工輸出、崗位對接、后續跟蹤、定期回訪等工作。通過安置生活用品、“老鄉”宿舍、 “手把手”教導上崗、定期談心等方式幫助貧困勞動力盡快適應工作崗位﹔以日常服務、幫帶服務、應急處理、關懷慰問“四機制”,提供在海珠就業全流程的“管家式”服務,讓外出務工的群眾更加安心地留在海珠就業。
據悉,這些年以來,海珠區向瓮安推送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崗位3000余個,組織專場招聘會13場,舉辦勞務培訓39期,培訓貧困勞動力達1542人次,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2203人次,增加轉移就業收入達8700余萬元﹔建設扶貧車間共計10個,吸納就業508人。(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盧泰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