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喜迎豐收笑容美

金秋時節,筆者來到七星關區清水鋪鎮大地村採訪,放眼望去,金燦燦的刺梨和南瓜鑲嵌在綠油油的山坡上,還有農夫勞作的身影時隱時現,構成一幅美不勝收的鄉村畫卷。
隨行的村干部介紹,2019年脫貧退出的建檔立卡戶王德習今年李子、刺梨、蜜本南瓜都大豐收了,值得去看看。跟隨村干部,我們來到王德習家。
走進王德習家,院子裡晒滿了苞谷,小平房干淨、敞亮,各種設施樣樣俱全,舒適極了。
刺梨豐收。
在交談中,王德習坦言過去的家境,幾年前,由於女兒上高中,兒子也考上了大學,本不富裕的家庭負擔更重了,家畜養不起,果樹種植也少,每年都有負債,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2016年,王德習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幫扶和引導下,獲得補助資金進行種植和養殖,空閑時間還去合作社務工,收入連年增長,日子日漸富起來,2019年,王德習家成功甩掉“貧困帽”。
脫貧了,王德習並沒有因此歇歇,嘗到甜頭的他越戰越勇,每天起早貪黑辛勤勞作,努力奮斗小康生活。
刺梨豐收。
“今年必將是一個豐收年!走!我帶你們去我家刺梨地看看。”王德習高興得說。
刺梨地裡,金燦燦的刺梨山果挂滿枝頭,給人留下一種賞心悅目的豐收喜悅之感。
王德習專心致志地伸出右手,扳過一株刺梨樹,將黃透的果實一一摘下。緊接著,他將一枚枚刺梨鮮果輕放到“聚財”的背篼裡,來到從地塊邊緣穿越而過的水泥路中間,他摘下手套,拍了拍褲腿,開心地笑了。
“這玩意兒扎手,摘的時候要小心,是寶貝!”
刺梨豐收 (3)
自從種上刺梨,且實現挂果以來,王德習每天早上起床都非常早。“以前沒有種苞谷、土豆時,干活多,收入少,還見不到‘真金白銀’。現在不一樣了,不光干活省事,收入還可以翻好幾翻。”王德習說。
刺梨採收后,王德習也一點不愁銷路。他隻需要把刺梨採收裝袋,全部拖到合作社,合作社會聯系盛豐公司以每斤1.7元的價錢來收購。
“今年我家種植的7畝李子,收入3萬元。種植的8畝刺梨也正在採收,每畝產量400斤左右。5畝蜜本南瓜預計再過半個月就能採摘出售。和妻子空閑時間還去合作社務工,目標年底總收入15萬。”王德習對奮斗目標信心滿滿。
收入增加后,王德習對脫貧致富更加有信心。除了種植業,在政府的幫扶下,王德習今年還養了15頭豬。他也因此成為了當地的典型脫貧戶。
院子晒滿了苞谷
當筆者問王德習什麼是好生活?這位憨厚朴實的漢子不假思索地說:“好生活就是現在,每天吃飽穿暖,手頭有余錢,精神頭也足。”
看著王德習不等不靠通過自己的雙手改變了困境,大地村副主任任朝國十分欣慰“經過一段時間接觸以后,我們就發現他身上很多閃光點,比如說任勞任怨、勤勤懇懇,這幾年的脫貧歷程來看,他確實經歷了一場很大華麗的蛻變,真正實現了從貧困到脫貧再到致富。”
“有奮斗才有收獲才能幸福。黨的惠農政策這麼好,我會不斷學習種養技能,盡量擴大產業,不給國家拖后腿,與全國人民一道全面進入小康生活,就是對國家的最大貢獻。”王德習說。
脫貧戶王德習家裡的“豐收賬”,將承載著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天會更好!(圖/文 顧晶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