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貴州:他們要把論文寫在畢節大地

2021年09月09日09:4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近日,筆者來到七星關區撒拉溪鎮龍鳳村科技小院,看到來自中國農業大學現代農業科技小院研究生團隊成員郭彬、王朋強、李輝三名青年,生龍活虎、精神飽滿地在自己試驗基地忙碌不停……其中,活潑開朗的郭彬來自河南南陽﹔不苟言笑、甚至還有些腼腆的王朋強是山東濱州人﹔李輝,名字聽起來似乎是個男生,實則是一位從山東濟寧走出來的文文靜靜的女孩。今年3月8日,他們,受命於民盟中央社會服務部和中國農業大學的委派,懷揣夢想,從北京來到正在承載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使命的畢節,要用辛勤和汗水把論文書寫在這片熱土。

龍鳳科技小院研究生團隊。

肩負使命建小院

周末的龍鳳科技小院愈加顯得朝氣蓬勃,彰顯出青春的律動。據科技小院院長、共產黨員郭彬介紹,去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來畢節調研時,明確由民盟中央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福鎖教授領銜,選擇在七星關區撒拉溪鎮龍鳳村建設科技小院。作為首批前來推動科技小院建設的三人團隊,他們分別是2019年和2020年考入中國農業大學的在讀碩士研究生,將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題,扎根畢節熱土書寫自己的論文。

郭彬(左)和王朋強(右)在查看套種中藥材一枝黃花的長勢。

“作為首批科技小院成員,我們將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在中國農業大學和民盟中央社會服務部的統籌安排下,緊緊依托當地黨委政府,努力在基層磨練和實踐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通過所學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我們希望能夠在廣闊的天地錘煉意志、增長才干,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共同為畢節示范區建設貢獻綿薄之力。”科技小院院長郭彬信心十足地說。

瞄准問題選課題

龍鳳科技小院的目標,要將當地特色優勢產業培育打造成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通過半年來走訪調研,龍鳳村基礎設施比較完善,產業發展也具備一定基礎,目前種植刺梨3400畝,蛋雞養殖場規模達30萬羽。我們駐扎龍鳳科技小院,要用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逐步破解影響產業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綠色農業產業的桎梏,堅持目標靶向,通過不斷開展試驗、示范、推廣,把影響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逐一攻克。”科技小院的小伙伴們異口同聲地表示。

刺梨基地套種一枝黃花長勢喜人。

刺梨產業管理不能粗放,產業不能單一,養殖必須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效益,帶著這些問題,龍鳳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團隊搭配可謂是因村派人、因人而用。攻關刺梨產業發展的問題,主要由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在讀碩士郭彬和王朋強領銜,而跑山雞及蛋雞項目則交由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在讀碩士李輝負責。他們在實踐中各展所長,分工協作,綜合運用所學習掌握的專業知識,從調查研究入手,組建試驗課題逐項攻關破題。“我們要在充分摸清基層社情民意的基礎上,再從具體現狀中認真分析中找原因,不斷從實踐中摸索創新形成研究成果,從而總結提煉出有利於當地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參考借鑒。”郭彬說。

揮洒汗水寫論文

“您別小看這些從象牙塔走出的年輕人,他們吃得苦、不怕累,搞課題試驗認真得很!”該鎮林業站負責人提起他們就豎起大拇指點贊。為了把各自的論文寫得更加精彩接地氣,身為院長的郭彬如數家珍:他與同專業的王朋強共同負責刺梨科學施肥試驗、生態作物的種植搭配以及如何利用生物物理的辦法解決產業發展中的病虫害問題。在龍鳳千畝刺梨示范基地,他們已參與組織實施刺梨林間套種的400畝一枝黃花和200畝南板藍長勢喜人,現場20盞誘虫燈和4000個誘虫板顯得格外耀眼,用於科研對比試驗的小區樣本無論是除草還是修枝均精細有條,這些均是他們辛勤付出的見証。“用燈光誘殺害虫天敵即可減少農藥施用量,選擇試驗套種中藥材是為了提高產業效益,試驗數據的精准來源於樣本管理的精准,隻有用嚴謹的科學態度認真對待每一項試驗,最終得出的數據結論才更有說服力。”這已成為科技小院三人團隊的共識。

刺梨基地套種一枝黃花長勢喜人 。

當天,筆者來到該村野雞嘎村民組閹割雞生態養殖試驗基地,此項主要由李輝負責的試驗項目,現場樣本管理亦是井井有條。該項目由“閹割雞+公雞”“閹割雞+公雞+母雞”“閹割雞+母雞”和“公雞+母雞”四個對比試驗小區樣本組成,其中,每個樣本小區裡各飼養了一隻大灰鵝作為驅逐黃鼠狼等小雞天敵的特殊“安保員”。“通過記錄體增重、飼料用量等數據,計算各雞舍的料肉比,從而推斷閹割雞的養殖效益。”李輝說。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在科技小院辦公室,他們向筆者展示了匯編成冊的幾大本厚厚的工作日志,這是他們入駐小院半年來的見証:有深入群眾調研走訪的,有開展黨支部結對共建的,有開展試驗課題項目攻關的,還有發動社會力量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探索鄉村治理體系的……這些文字和圖片,詳細記錄著科技小院工作的點點滴滴,這是他們要把碩士論文書寫在畢節試驗區大地的精彩素材!(圖/文 劉瑾、范俊杰)

(責編:李永馨(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