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金沙:滿山刺梨香 群眾採收忙

金秋八月,刺梨飄香。這兩天,金沙縣茶園鎮刺梨種植基地漫山遍野一片金黃,個頭飽滿、金燦燦的刺梨果壓彎了枝頭,一片豐收的景象。
長勢良好的刺梨。陳亮攝
走進金沙縣茶園鎮的刺梨基地,一個個個頭飽滿、金燦燦的刺梨挂滿枝頭,當地村民正在基地採摘刺梨鮮果,另一邊的加工廠房內,村民們正對剛剛採摘的刺梨進行清洗、切片,用於制作刺梨果脯、刺梨酒、刺梨原汁等產品。
2017年,在上海創業20多年的李平回到家鄉,懷揣著一顆干事創業和回報家鄉之情,創辦了金沙縣樂農刺梨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在荒山坡地上種植刺梨。
工人正在制作刺梨果脯。陳亮攝
金沙縣樂農刺梨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平說:“我2017年回到家鄉,家鄉這些土地大部分都是棄耕地,我就覺得這裡的土地是可以變廢為寶的,刺梨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所以我決定在這幾百畝的土地上種植刺梨。 ”
轉眼四年的時間過去了,金燦燦的刺梨果實挂滿了枝頭,改善生態的同時經濟效益已逐漸顯現。
合作社的發展,為附近群眾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平台,新橋村村民施朝中便是合作社固定的一名工人,離家近、工資高、工作穩定,施朝中干勁十足。
金沙縣茶園鎮新橋村村民施朝中說:“從合作社開始建設以來,我在這裡上班每個月4500元,主要管理基地和熬制刺梨汁,像我這樣固定上班的有五個在這裡一起上班,李總在這裡開創了這個廠房,給我們老百姓帶來了良好的就業平台。”
工人正在分揀刺梨。陳亮攝
一畝刺梨可產刺梨果3000斤,刺梨果市場價格在每斤2元左右,每畝刺梨產值可達6000元左右。相較於種植其它農產品,收入可實現翻番。下一步,合作社將採取“返租倒包”的模式,鼓勵、帶動當地更多的百姓參與刺梨種植。
李平說:“將來我們還打算把刺梨全部歸給農戶,讓他們來承包,土地費我們出,以這種方式來給農民創收,也給我自己創收。”
有在外打拼經驗的李平深知發展農業產業品牌建設的重要性,於是在刺梨的種植、管護、加工一系列環節,他始終堅持原生態的發展理念。
李平說:“基於這一點,我們的產品沒有用一滴尿素、一滴除草劑,全部都使用的農家肥,所以在品牌建設方面我們會投入很大的資金,我們會把它做得更好。”
刺梨產品展示。陳亮攝
在銷售方面,除了傳統的超市、經銷商線下銷售模式外,金沙縣樂農刺梨農民專業合作社還通過抖音、快手等線上直播平台,拓寬銷售渠道,產品遠銷上海、北京等城市。
近年來,金沙縣茶園鎮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互相支撐、互相共進,選准產業,落實退耕還林政策,在荒山坡地種植刺梨,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陳亮、蔣雅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