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文教

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劉付昌、郭德剛:

護衛烈士英靈傳承紅色記憶

2021年09月01日08:41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在仁懷市魯班紅軍烈士陵園,庄嚴肅穆的紅軍墓靜靜佇立,魯班場戰斗中英勇犧牲的146名紅軍戰士長眠於此。

每天早上6點,守陵人郭德剛開始一天的工作:清掃陵園、擦拭墓碑、修剪綠植……上午8點,他准時開園,登記入園信息,接待游客前來瞻仰拜祭,講述魯班場戰斗中長眠於此的英烈故事。

2018年以前,該陵園還有一名比郭德剛更年長的守陵人——劉付昌。郭德剛如今的生活習慣,正是沿襲於劉付昌老人。

時光回溯到1935年春天,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取得遵義大捷后,為了掌握戰場主動,實現戰略轉移的目標,與在魯班場重兵布防的國民黨部隊展開了激烈戰斗,紅軍浴血奮戰,共殲敵400多人,戰略上為紅軍順利實現三渡赤水贏得了時間。而在這場戰斗中,紅軍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傷亡489人,146名烈士長眠於這片英雄的土地上。1953年,仁懷在魯班場宴家堡修建紅軍烈士公墓,集中安葬146名紅軍烈士遺骸。

“組織上打算派你去守紅軍烈士陵園,你願不願意?如果願意,這可是一輩子的事。”1968年,魯班場烈士陵園需要維修,也需要一名守陵人,當時的魯班區委找到了當兵復員回家的劉付昌。

“沒問題,我願意用后半輩子為烈士守陵。”

一句承諾,劉付昌護衛烈士英靈近50年。數十年四季更替,劉付昌栽下千余棵樹木,掃壞千余把掃帚,講述紅軍故事、守陵故事3000多場次。附近的居民經常看到,劉付昌閑暇時會一遍遍地繞著烈士墓走,與烈士悄悄對話,生怕把烈士冷清了、冷淡了。

在劉付昌孤獨守陵的第30個年頭,陵園裡迎來了第二位守陵人郭德剛。

郭德剛也是一名退伍軍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守陵的劉付昌老人年事已高,行動不便,便萌生了接替守陵的想法,他主動向當地民政部門提出了申請。

此后,魯班場烈士陵園有了兩代守陵人。

“剛來的時候跟他同處一室,非常不習慣他的起居,每天六點准時掃地,擦拭碑石、管理綠化,有人來了就給人講紅軍的故事,我告訴他兩個人一起勞動不用再起那麼早,他還是堅持6點就起床。”說起劉付昌老人,郭德剛十分敬重和懷念。

此后,兩代守陵人常住在6300平米的陵園,每天要打掃79個台階,擦拭墓碑、管理綠植、整理花籃,講述英烈故事……與地下的紅軍烈士朝夕為伴。

2016年,劉付昌老人臨走時,把一面中國工農紅軍軍旗交給郭德剛。“當時劉老在離開陵園前,專程叫我和他的家人一起吃飯,劉老特別囑咐我,希望我把陵園的烈士守護好。”郭德剛回憶道,劉付昌老人端著一杯酒說,喝了這杯酒就算答應他了,一定要把陵園守好,要比他在的時候還好。“我喝下了酒,守護好陵園就成了我和劉老之間的約定,我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而且要做好。”

2018年,96歲的劉付昌與世長辭,他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用一生守護英烈忠魂。

劉付昌老人走后,郭德剛繼續堅守。走進郭德剛的儲物室,七八種不同樣式的掃把整齊地排列。他告訴記者,要把衛生打掃干淨,不同的地方需要用不同類型的掃把,一年打掃下來,要用壞至少80把。“我會一直干到走不動的那天。”

從1968年到2021年,半個多世紀裡,陵園在兩代守陵人的精心護衛下,革命先烈英勇拼搏的奮斗精神和紅色故事不斷傳承延續。(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孟錦群、徐春燕)

(責編:潘佳(實習)、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