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盤水萬畝獼猴桃“噸產園”碩果累累

迎著秋日的陽光,走進水城區米籮鎮草果基地,綠葉掩映下,果實累累的獼猴桃樹漫山遍野。草果基地是水城區宏興綠色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旗下的獼猴桃種植基地之一,佔地850畝。
在這片獼猴桃基地外,立著2021年六盤水市獼猴桃“噸產園”(平均畝產量1噸)公示牌。工區負責人段昌余介紹,這是公司今年最看重的一片獼猴桃園區,今年初就從管網設施建設、機耕及採摘便道建設、土壤改良、機械化水平、管護等方面進行了改造提升,畝產量預計在1噸以上。
今年六盤水市啟動獼猴桃“噸產園”建設工作,計劃建設獼猴桃“噸產園”1萬畝,並制定了建設方案,劃定了“噸產園”圖斑,其中六枝特區面積0.3萬畝,覆蓋5個鄉鎮,涉及5家企業,2家合作社﹔水城區面積0.7萬畝,覆蓋11個鄉鎮,涉及16家企業,3家合作社,以及集中連片的散戶。
“獼猴桃是高投入、高技術的行業,從品種培育、剪枝、消毒等環節必須一絲不苟,任何環節的失誤都可能直接影響當季收成,實施獼猴桃“噸產園”建設,就是為了促進獼猴桃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目前草果基地裡進入豐產期的果樹,畝產量最高的超過2噸。”水城區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盤舟說。
龐學義是米籮鎮跑馬村馬口組村民,家裡的3.16畝土地流轉給水城區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草果基地,基地建成后,龐學義開始在基地務工,由於熟悉獼猴桃種植的各項農事操作,2019年他被任命為草果基地帶班班長。“每月務工收入2200元至2400元,年底土地流轉分紅4108元,收入還是不錯的。”龐學義說,基地噴灌全覆蓋,水肥一體化、物聯網正逐步實施,他和同事們以后的工作量將減輕不少。
近年來,六盤水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以“產量產值雙提升”為目標,以標准化生產為主線,以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產業管護為重點,加快現代化基地建設,促進獼猴桃產業提質增效——
有了完善的標准體系,發布了貴州省第一個獼猴桃生產技術地方標准體系——《六盤水市獼猴桃生產技術標准體系》,涵蓋獼猴桃的育苗、栽種、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採摘、儲藏、包裝等環節﹔
有專業的技術團隊,組建了六盤水市獼猴桃專家庫,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中國科技大學、貴州大學、貴州省科學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關系﹔
有一流的研究平台,先后建成獼猴桃技術研發中心1個、獼猴桃產學研示范基地3個、獼猴桃花粉基地2個、獼猴桃研究所1個﹔
有強大的經營主體,先后成立了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六盤水市農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水城區宏興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家國有平台公司,貴州潤永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19家資歷雄厚的民營企業及一大批農民專業合作社﹔
有健全的產業鏈條,建成集科技研發、會展、儲藏、物流、加工等功能服務區和技術、信息、質量檢測、電子商務等服務為一體的西南地區最大的獼猴桃交易市場,逐步形成集生產、貯藏、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
截至2020年底,六盤水市建成優質獼猴桃產業基地20.08萬畝,共覆蓋農戶4.05萬戶、14.86萬人,產值達7億元,實現就業六七百萬人次,實現務工總收入2億多元,獼猴桃產業已成為助農增收的富民產業。
“十四五”期間,六盤水市委市政府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以“噸產園”建設為抓手,狠抓提質增效。到2024年,全市將力爭建成畝產量不低於1噸的獼猴桃“噸產園”10萬畝,獼猴桃產值達45億元以上﹔“彌你紅”成為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優強品牌﹔獼猴桃產業成為農業現代化標杆產業。(李佳 郭坤 卯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