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突出特色 集聚集約 綠色生態 增效增收

遵義:加快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2021年07月11日09:20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遵義是“黔北糧倉”,遵義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業工作,“十三五”以來,全市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遵義農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農業保供能力不斷夯實,農業產業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產業鏈條拓展延伸,農村發展活力不斷激發,鄉村面貌和生產基礎設施大大改善,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產業興旺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較好基礎。

農業大市正在加速向農業強市跨越。“十三五”期間,全市形成了茶葉、辣椒、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紅粱、生態畜牧漁業、竹、花椒8大主導產業,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1%,總量增長了1.3倍。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857.25億元,位居全省第一。

農產品生產大市正在加速向綠色食品工業強市跨越。推動建設“全國優質綠色食品工業基地”,形成了以“世界辣椒加工集聚區”為代表的加工產業集群,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增長迅速,2020年,全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6.1%,位居全省第一。

黔北糧倉正在加速向黔北錢倉跨越。在全省首創“壩長制”和“321工程”,讓優勢升級,讓增收加碼,打出系列農村改革“組合拳”,農村發展新動能不斷激發,500萬農民成為“股東”,2020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5萬元,高出全省3076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6倍,年均增長10%,總量位居全省第二,增速連續6年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走出一條山地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遵義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推進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為基礎的農業現代化,著力在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上下功夫,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在全省農業大發展、鄉村振興開新局中走前列、當先鋒。

這是貫徹“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重要指示的迫切需要。這更是新階段全省“三農”的總要求。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前提、是根本、是關鍵。必須立足遵義實際加快推進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為基礎的農業現代化,為鄉村全面振興和“四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

這是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的迫切需要。遵義山多地少,推進農業現代化必須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充分利用好山區土地、氣候和生態優勢,開發山地林地資源,著力在現代農業、山地農業、特色農業和高效農業上做文章,始終突出特色、集聚集約、綠色生態、增效增收,走一條具有遵義特色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之路。

這是新發展階段遵義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雖然遵義農業有一定基礎,但距離農業現代化還有不少差距,生產方式還比較粗放、產業層次還比較低、農業整體效益和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等。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著力實現轉觀念、提質量、增效益、促增收,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個始終堅持” 邁向農業強市

遵義推進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為基礎的農業現代化,必須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思路、方式、措施上積極突破創新,更加注重把握關鍵要素、重點方向,要做到“三個始終堅持”,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把“黔北糧倉”變成“黔北錢倉”。

始終堅持農民主體。全省農業現代化推進大會強調“發展農業產業,在深加工、創品牌、闖市場等環節必須靠龍頭企業、合作社,但在種植養殖環節,主體應該是農民。”在工作中必須把握住導向,不能大包大攬,讓農民變成“看客”。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進一步優化利益聯結機制,優化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方式,最大化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最大化地維護群眾利益、最大化地增加群眾受益、最大化地調動農民積極性。

始終堅持高質高效。農業強不強,關鍵看質量高不高、效益好不好。要堅持高質高效的目標導向,著力培育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發展新模式、形成新業態、實現高效益,讓“四新一高”成為推動全市農業現代化的新引擎。跳出傳統思維禁錮,與時俱進推進種子、技術、龍頭、質量等農業產業關鍵要素升級換代,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

始終堅持產業為重。農業現代化最基礎的一環是現代化的產業體系。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既要久久為功、常抓不懈,也要因地制宜、因時而異。要充分總結以往經驗和教訓,適時開展農業產業發展“回頭看”,進一步算好資源賬、成本賬、效益賬。對高投入、低效益的產業抓緊調整,對真正有市場容量、有發展效益、有群眾基礎的產業,要保持定力、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千方百計補鏈、延鏈、強鏈,形成“興業帶富”的好產業。

深化“四新一高” 推進“一縣一業”

省委、省政府指出,要加快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個體系”的現代化,奮力實現農業大發展。遵義將聚焦“四新一高”“一縣一主業”和“一業一龍頭”三個主抓手,加快構建起農業“三大體系”,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和農業產業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市場化水平,構建農業全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加快建成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市。到2025年,農業農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一產增加值年均增長5.5%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

聚焦“四新一高”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一是著力培育新品種。開展農業種質資源調查收集,摸清家底強化保護和利用﹔建好遵義南繁育種基地,支持種子繁育科技創新,推進種子、種苗、種禽、種畜“四種工程”,培育一批現代種業企業。二是著力引進新技術。加強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引進前沿農業技術和產品研發,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大力推廣山地農機具,開展土地宜機化整治,提升機械化水平﹔選派專家技術團隊面向基層開展服務,集成推廣種養新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智慧農業。三是著力發展新模式。加快完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強化農業水利設施和高標准農田建設﹔推廣大棚栽培、水旱輪作、周年連作、糧經套作等“321工程”優良組合模式,讓各類土地產出率梯次實現3萬、2萬、1萬元﹔大力發展種養循環農業,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四是著力形成新業態。充分發掘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重價值,推動農業從單一的農產品生產向休閑、健康、生態保護、旅游、文化、教育等領域擴展融合,拓出農業新業態,展出鄉村新空間。通過推動“四新”最終實現農業生產“高效益”。

聚焦“一縣一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一是堅持“一縣一主業”。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圍繞茶葉、辣椒、竹、紅粱、生態畜禽漁等主導產業,按照“一縣一主業”“多鎮一業”“數村一品”思路,以縣為主體抓產業規劃布局,集聚要素主要發展1個縣域主導產業,鄉鎮圍繞縣域主導產業抓產業落地和“多鎮一特”“數村一品”特色優勢產業培育發展,一屆接著一屆干,不斷做強主導、做足特色、做大優勢,形成基地成片、產業成帶、加工集群、品牌集聚的現代農業產業格局。二是深入推進壩區建設。緊盯241個壩區,持續落實好“壩長制”,將壩區建設成為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樣板田、科技田、效益田”,通過壩區示范引領山區、林區產業發展。三是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充分利用好全市2400多萬畝林地,因地制宜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產品採集、林業景觀等業態,實現林下經濟大突破。同時,大力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決扛起糧食安全重任,切實穩住糧食面積、穩步提升糧食產量。全力穩住“菜籃子”“肉盤子”,全力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聚焦“一業一龍頭”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一是實施“一業一龍頭”行動。每一個主導產業至少培育一家大型龍頭企業和一批中小型企業、合作社,到2025年,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穩定在800家以上,主導產業分別引進或培育1家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二是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實行合作社“輔導員制度”,抓培訓、抓規范、抓示范,引導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不斷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帶動能力。三是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行動。發展一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建立健全家庭農場名錄管理制度﹔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返租倒包”模式,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四是實施綠色食品工業行動。突出精深加工、龍頭帶動、集散貿易三大重點,加快建設“中國茶業第一市”和“世界辣椒加工貿易基地”等重點農產品加工業集群。到2025年,全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0%以上。

推進農業現代化,遵義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潛力、有機遇,我們將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為基礎,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和市場導向作用,全面提升農業“三大體系”現代化水平,切實堅定信心決心、增強豪氣豪情,努力在全省農業大發展、鄉村振興開新局中走前列、當先鋒。(鄒家文)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