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泉口鎮:美麗鄉村入畫來

今年3月份以來,德江縣泉口鎮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積極組織黨員干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在摸准上情、吃透下情、了解外情的基礎上,切實把握工作實情,把自己擺進去,詮釋了“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真正含義,帶動群眾共同參與,成功打造了泉口鎮的全新面貌。
人居環境越來越美
2017年以來,泉口鎮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文明衛生十准則”,大力實施全鎮潔淨、秩序整治、設施夯實、鄉風文明四大行動,積極推動人居環境整治由重點村向全鎮拓展延伸。從點到面,聚沙成塔,一處處“臟亂差”轉變成“美如畫”。深藏重山之間的127平方公裡土地上煥發出新的生機,崇尚文明、和諧有序的新風尚蔓延開來,讓泉口越發美麗。
“道路干淨了,廚房衛生了,爛房爛圈清空了,室內室外硬化了!環境變美后,村民們保護環境衛生的自覺性也提高啦!”該鎮水塘村老黨員田仁秀說起村裡的變化,連連稱贊。
沿著平坦的通村通組硬化路,行走在泉口鄉村。隨處可見生機盎然、空氣清新、庭院潔淨的一派田園舒適景象。身處一幅幅宜居生活圖畫中,很難想到這裡是曾經以臟、亂、差“著稱”的窮鄉僻壤。
基礎設施越來越好
“現在交通好,一個小時內就可以到縣城啦!”如今,泉口鎮群眾已形成這樣的共識,每每跟人說起這句話,臉上總會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過去,泉口鎮沒有任何一條柏油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窘境,嚴重制約著地方經濟發展,也嚴重影響著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
“要想富,先修路”。在鎮黨委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各村(社區)組織動員人人集資、投工投勞硬是完成了鄉村主干道公路的基礎建設﹔並通過組織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慷慨解囊捐資等多方籌措,基本完成了鄉村主干道公路的硬化工序﹔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一條條通組連戶路迅速建成。硬化路村村通、組組通、戶戶通,搭建起較為完善的鄉村交通路網,為鄉村生產生活拓展了發展路徑。
為全面解決民生條件落后的問題,該鎮黨委政府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泉口鎮河流資源豐富,但生活用水卻極為不便,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上山下坡挑水喝”的貧瘠之地。為解決飲水問題,該鎮搶抓國家水利扶持政策機遇,通過在山溝興建旱地水窖、蓄水池,增設提灌設施,先后投入近千萬元資金,基本實現戶戶通自來水的目標。
路有了,水通了,陳舊危房又成了鎮黨委政府的心頭病。2014年全國精准扶貧工程啟動實施,該鎮對鄉村危舊房進行了摸底,採取先貧困戶再非貧困戶的實施順序,以加固修繕、新建和集中安置等方法,共維修住房747套,新建住房574套,集中安置住房88套,解決1409戶的住房問題。一排排房屋錯落有致,一戶戶人家窗明幾淨,一張張笑臉幸福溫馨,不需言說地“感著黨恩”。
群眾腰包越來越鼓
“今年兒子、兒媳在外打工掙了10多萬元,我老兩口在家也不賴,每天打零工也能掙200元錢。”該鎮新塘村村民田鄒伯正在村委會跟村支兩委興高採烈地擺龍門陣,談論著自家收入,滿臉喜悅之色。
過去,由於交通落后,觀念陳舊,窮鄉僻壤裡的人們一直困守著田土種庄稼艱難生活。
現在,群眾思想開放了,部分人外出務工,部分人則借助便捷的交通條件,依托地理位置,大力發展肉牛、山羊、生豬、跑山雞等養殖業﹔在種植業方面,發展茶葉、花椒、獼猴桃、青脆李等。鎮黨委政府也不斷加大對農民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大大提高了農民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實效性。
“千畝茶園蕩碧波,黃金茶裡有黃金。”走進泉口鎮盆水村茶葉種植基地,難免油然而生如是感嘆。這裡土壤酸鹼適中,氣候高寒,晴天光照適宜,雨天濕度恰當,是發展茶產業的好地方。在雙峰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葉基地裡,十幾個工人正施肥、翻土、除草,一派忙碌景象。
在外務工時,田萍做過機修、進過工廠。一次偶然機會,他結識了浙江安吉縣老茶農丁金海。“都是土地,為啥安吉能種茶致富,我老家的土地卻隻能維持溫飽?”
聽說家鄉將茶產業作為主打產業發展后,田萍毅然辭掉了收入不菲的工作,返鄉搞起了茶葉種植。每天起早貪黑滿山跑察看茶葉種植情況,創業雖然辛苦,但功夫終不負有心人。現在他合作社的茶葉種植基地有白茶、黃金葉、黃金芽,3個品種共計1300余畝。去年合作社僅務工工資就支出76萬余元,帶動群眾務工9800多人次,並通過土地流轉惠及盆水、大土、三合、岩門4個村的貧困戶350余戶。看著家鄉的荒山變成一片片綠色茶山,田萍激動地說:“這一切離不開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使得玉成。一幅天藍、地綠、水清、人旺、業興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現在泉口人面前。(梅浩浩)
來源:銅仁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