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石阡:守护绿水青山 构筑美丽家园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省11个国家级保护区中唯一一个县级管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石阡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强化调查研究,持续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修复,守护绿水青山,构筑美丽家园。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护林员正在巡山护林。
时下,正是白矛、粗毛牛膝菊、一年蓬等植物生长时期,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生长期,穿梭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来物种侵害。
“我们总共设置了32条样线,发现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公路、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零星分布了33种外来物种,我们并将其制成了相应标本。通过调查发现,现有的外来物种对我们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本地物种不构成威胁,此次的调查也为我们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威胁因素提供数据支撑。”正在做外来入侵物种标本的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工作人员、助理工程师冉思禹告诉笔者,去年,管理局争取到10万元项目资金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保护区内外来物种的种群、数量,为保护区筑牢一道安全屏障。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正在做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为进一步恢复与壮大种群,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该局在保护区设立了三个管理站,配备了230名护林员巡山护林。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包溪管理站护林员杨军介绍道:“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寻山,查看保护区里是否有野外用火、乱挖乱采、偷猎等行为,植物是否有病情,一旦有情况,我们发现后及时上报。”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人员正在做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研究。
近年来,该局对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不仅强化硬件基础,还加强软件投入。2021年,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石阡佛顶山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建的贵州首家政企合作自然教育基地,创新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充实保护区社区发展和生态旅游业态,让民众在游中学、学中游,感受生态旅游带来的魅力和对自然的敬畏,进而达到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目标。
世界环境日来临之前,石阡县坪山乡坪洋小学的孩子们来到佛顶山自然教育中心,近距离观看豹猫、长尾大蚕蛾、红豆杉等多种动植物标本。
石阡县坪山乡坪洋小学学生参观佛顶山自然教育中心科普展馆,了解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我学到了有哪些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红豆杉、红腹锦鸡、穿山甲,因为它们的数量已经很少了,我们见到了它们一定要保护它们,因为保护它们就相当于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石阡县坪山乡坪洋小学学生刘芝俊高兴地分享了他的收获。
如今,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已查明有各类生物3651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植物珙桐、红豆杉、豹、林麝、穿山甲、白颈长尾雉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45种、动物42种。
石阡县坪山乡坪洋小学学生参观佛顶山自然教育中心科普展馆,了解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贵州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周胜伦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我们的科研监测,从目前来说,我们和贵州大学对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建立的大样地已经初步完成了选点,对保护管理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同时,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强保护区基础建设,提升保护管理能力,加强保护区社区的发展,依托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丰富的物种资源,把优势的资源转化为我们经济增长的优势资源。”(图/文 郝从健、杨文美、黎祖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