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此青绿 万山秧苗移栽“倒计时”

今年万山区计划种植水稻8.2万亩,为确保粮食增产增收,全区共打造大坪乡、鱼塘乡、黄道乡、高楼坪乡和茶店街道5个区级水稻集中育苗点,累计集中育苗410亩。眼下,秧苗移栽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各育苗点都在积极呵护秧苗生长,为下一步移栽打好基础。
万山秧苗移栽“倒计时”。
走进鱼塘乡大龙村集中育苗点,放眼望去,一排排绿油油的秧苗焕发着勃勃生机,秧苗被整齐铺放在苗床上,长势格外喜人。工作人员正在为秧苗洒水,让秧苗保持湿度生长得更好。
鱼塘乡万创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杨长平告诉笔者:“每天安排4名工人撒水、上肥管理,目前的苗再有个十来天就可以移栽了。”
万山秧苗移栽“倒计时” 。
有了去年集中培育大豆玉米苗的经验,今年大龙村依靠自身大棚优势,从5月中旬起集中育苗20亩,秧苗达到移栽条件后将免费发放给群众,全村将栽种800余亩水稻。
“今年我们成立了万创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育苗,改变了村民传统的农耕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秧苗的质量和效益,还能让群众节省育苗时间抢抓种植时节,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大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姚茂远表示。
万山秧苗移栽“倒计时” 。
黄道乡集中育苗基地同样也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乡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每天都会来到大棚查看情况。
“主要是控温控湿,同时观察苗的长势对它进行撒肥。”黄道乡农业服务中心干部姜涛说。
万山秧苗移栽“倒计时” 。
水稻要高产,育苗是关键。今年黄道乡育苗40亩,全乡预计栽种8433亩,机械化种植1000亩。为确保水稻丰收,黄道乡不仅培育6亩露天秧苗与大棚秧苗进行对比,还从前期到后期都对秧苗进行了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目前,全乡秧苗正在茁壮成长。
姜涛介绍说:“前期请人进行了土地平整,然后用机器把土打碎再筛选出来,才能够进行育苗,属于比较精细化的管理。主要的效果就是它的苗长势更好,然后便于后期的移栽,不会出现折损情况。”
万山秧苗移栽“倒计时” 。
据悉,今年万山区主要采用毯盘和钵盘两种方式进行集中育苗,不仅有效提高了育苗效率,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培育出来的秧苗更加强壮。同时,万山区紧盯育苗技术关和质量关,多次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保障秧苗茁壮生长,为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图/文 孙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评论员观察)
- 规划引领、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宜居和宜业两个方面,在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管理两端发力,体现了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尊重、主动顺应 丹青妙手,规划为先,城市建设须一张蓝图绘到底;山河万里,实干为要,城市治理要一茬接着一茬干 河北保定实施古城保护更新项目,坚持微更新、渐进式推进;江苏公布100处“乐享园林”项目名单,为群众营造更多可休憩、可健身的高品质绿色空间;临近毕业季,贵州贵阳为青年人才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并综合考虑区位优势及周边配套以满足职住平衡……各地牢牢坚持、生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