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2023数博会

【数实相融 算启未来】从“凭经验”到“靠数据” !贵州汉方药业探索“智造”之路

2023年05月14日13:00 | 来源:贵阳网
小字号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的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全封闭车间看到,妇科再造胶囊、复方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等药品从提取、制剂、包装全程实现自动化管控。

汉方药业是一家致力于“大数据+智能制造”的专业中药制造企业,引入多条全自动化生产线,并搭建起集智能生产、设备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等为一体的企业大数据平台。截至目前,该企业已获评贵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龙头企业、贵州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贵州大数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等。

传统中药制剂如何实现智能制造?与现代工业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以前生产时每条生产线上需要好几个人;现在除了投料时需要人外,其他操作电脑就可以完成。”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创新中心经理张仕林说。

“变化特别明显的是提取车间,以前在提取药品时,一刻都离不开人,一个提取罐子需要两个人看守。但人也有走开的时候,不能实时记录罐子里药品的状态。”张仕林说,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厂里有14个提取罐在作业,就需要28个人时刻盯着。现在,经过智能化改造,整个提取车间只需要3个人就能正常运行。

除了提取车间外,产品包装生产线经过智能化改造,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30至40人一天才能装约300盒药品,现在只需要4个人就能完成。

“科技带来的高效、便捷把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张仕林说,汉方药业以中药材为主要生产原料,每一味中药从进厂到出厂,都要经过繁琐且必不可少的检验流程,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生产周期也会变长。“如今,汉方药业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制造技术,变化无处不在。”

在汉方药业制造一部提取车间的控制室,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各车间设备的工艺流程、生产参数及温度,车间里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从大屏上就能清楚地看到每台设备的详细参数:压力、温度、液面高度、煎煮时间等。工作人员只要登录生产管理系统,输入生产原料名称、批号、库存数量、供应商、入库时间等与生产紧密相关的信息,就能一键下达指令,实现自动投料、定量加溶媒、出液控制等。同时,系统还具备故障报警及停机控制功能,只要某项数据异常就会立即提示,工作人员可联动车间其他工人一起处理。

“这个系统实现了物料采购、工艺参数、生产监控等数据的实时上网,确保了药品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张仕林说,现在真正实现了从“凭经验”到“靠数据”。

张仕林解释说,原来对于药品在生产运行中的“量”多少要靠预估,现在完全用数据说话,一罐药有多少千克、什么时候出膏,通过红外线进行密度检测就能知道。还有在制粒烘干方面,之前制粒出来装盘后要推到烘箱里面去干燥,再拉出来,还要不时把烘烤的盘子拿出来翻面,抖一抖散热,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三个半小时。现在,采用卧式沸腾的方式,两台机器一进一出,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

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早在2015年,汉方药业就探索大数据与传统药业的产业融合之路,分阶段打造涵盖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传统中药制剂智能制造项目,严格把控中药材处理阶段的每个关键节点,助力高质量发展。2022年,汉方药业年产值约4.54亿元,今年一季度产值达1.44亿元。

“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汉方药业将继续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进程中率先垂范,主动为推动产业现代化贡献力量。”张仕林说。(记者 易颖)

(责编:敖嘉钰、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
  切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仅助力我国农村交通运输整体改善、面貌一新,更让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贵州遵义枫元至苟坝,一条风景大道将沿途众多旅游资源串线连片,让游人“快进慢游”;四川雅安龙苍沟熊猫翠竹长廊,公路接山川、连林田,与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黑龙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铺到农民家门口、修到田间地头,一辆辆货车满载稻米送往全国各地……“五一”假期,多条全国“最美农村路”吸引游客纷纷前往“打卡”。一条条蜿蜒纵横的农村公路,串联起祖国的壮美山河,托举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畅通社区“微循环”,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读)
  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社区商业如“毛细血管”般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自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2批次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