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铜仁视窗

铜仁市“三着力”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2023年05月12日15:04 |
小字号

近年来,铜仁市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采取“三着力”措施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各项工作,筑牢粮食安全底线。

一、着力抓“党政同责”。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议,对抓好全年粮油生产和抗旱保春耕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双召集人的“抓抗旱保生产促增收”工作专班,对全市抗旱保春耕工作进行周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印发《关于抓好粮油高产示范点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领办工作的通知》《铜仁市2023年粮油单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粮油高产示范点领办工作,将全年粮食大豆和油料生产任务细化分解到区县、到作物,督促指导各区县科学制定粮油生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到村、到地块粮油生产台账,倒逼生产任务落地落实。

二、着力抓“藏粮于地”。突出高位统筹、市场运作、管用一体“三项”重点,完善项目建设机制、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发挥项目建设效益,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0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18.75万亩。大力实施“宜机化”改造、灌排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提升“三大”工程,因地制宜探索创建坝区大块田、山区梯田、以自流为主的灌溉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实现项目区梯田化率90%以上、道路通达率90%以上、水田灌溉保障率80%以上。巩固撂荒耕地整治成果,印发《关于持续深入开展撂荒耕地排查整治巩固撂荒耕地整治成果的通知》《关于认真落实<贵州省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发展粮食生产二十条措施>的通知》,抓住春耕生产有利时节,迅速组织各区县对辖区内撂荒耕地进行再排查再整治,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的原则,确保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复耕复种。

三、着力抓“藏粮于技”。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落实各项管护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全市共下沉农技人员1100余人,开展技术培训1.85余万人,完成在田农作物春管面积414.27万亩,油菜机械飞防14.79万亩,油菜、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治38.63万亩,小麦、油菜一、二类苗分别占80.91%、86.81%,总体长势良好。市级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工作对接协调机制,密切监视天气发展变化,精准做好雨情、旱情监测预警预报,及时发布灾害性预警信息和春耕春播专题气象服务,指导农户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准备。扎实开展“百万农机闹春耕”活动,开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培训会,组织各类农机服务主体积极投入春耕生产,全力以赴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全市已准备各类农机具12万多台套,检修农机具2.27万台套,投入农机具6.34万台套,翻犁田土340.35万亩。(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游春、潘浪、张金勇)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
  切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仅助力我国农村交通运输整体改善、面貌一新,更让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贵州遵义枫元至苟坝,一条风景大道将沿途众多旅游资源串线连片,让游人“快进慢游”;四川雅安龙苍沟熊猫翠竹长廊,公路接山川、连林田,与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黑龙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铺到农民家门口、修到田间地头,一辆辆货车满载稻米送往全国各地……“五一”假期,多条全国“最美农村路”吸引游客纷纷前往“打卡”。一条条蜿蜒纵横的农村公路,串联起祖国的壮美山河,托举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畅通社区“微循环”,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读)
  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社区商业如“毛细血管”般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自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2批次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