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百年步调越古今!省级非遗“蓬莱地戏”焕发时代魅力

2023年05月10日10:24 |
小字号

5月6日,“白云50年·聚焦文化建设”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感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地戏”的独特魅力。

“咚咚咚、锵锵锵……”伴随着锣鼓、钹、镲的乐器声,头戴不同面具、手持木头刀斧的蓬莱村民,表演蓬莱布依地戏《杨家将》。

蓬莱村建立了蓬莱跳戏传习所。 胡家欢 摄

蓬莱村建立了蓬莱跳戏传习所。 

据传,蓬莱布依地戏起源于宋末元初,由屯兵贵州的军士带入到白云蓬莱,保持着“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遗风。

起初,人们用跳地戏的方式,祭祀祖先、祈福驱灾、保佑五谷丰登,后逐渐发展成群体性文艺活动。

蓬莱地戏是“说、唱、跳、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动作单纯果断,舞姿明快,舞步多变,节奏感强。表演分为开箱、出兵、点兵、祭苗王、搭台跳戏、扫场、收兵、点兵、关箱、吃地戏饭等环节。

蓬莱村民表演蓬莱地戏《杨家将》。胡家欢 摄

蓬莱村民表演蓬莱地戏《杨家将》。

2007年初,蓬莱地戏被列为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年,在相关部门的积极申报和努力下,蓬莱地戏入列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地戏表演者蒙竹林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尤为重要。

2003年开始,贵阳市白云区将蓬莱地戏文化纳入到民族中学的课程,开设了地戏欣赏讲座。

蓬莱地戏面具和乐器。 胡家欢 摄

蓬莱地戏面具和乐器。 

2008年,蓬莱村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蓬莱地戏多次登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到蓬莱地戏文化。

“蓬莱地戏在蓬莱村延续了数百年,表演形式比较古朴,表演场地大多在村寨院落。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都会组织表演,很受游客欢迎。”蓬莱地戏表演者陈云平说,蓬莱村建立了蓬莱跳戏传习所,定期组织培训,大多数村民都会表演。

目前,贵阳市白云区蓬莱村计划以蓬莱地戏为载体,打造非遗小镇,更好传播蓬莱地戏文化。

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党支部书记高朝奉介绍说,非遗小镇建成后,将借助蓬莱仙界·蘑力小镇景区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助力乡村振兴。(文/图 胡家欢)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推动“四好农村路”迈向高质量发展
  切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不仅助力我国农村交通运输整体改善、面貌一新,更让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贵州遵义枫元至苟坝,一条风景大道将沿途众多旅游资源串线连片,让游人“快进慢游”;四川雅安龙苍沟熊猫翠竹长廊,公路接山川、连林田,与特色村居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黑龙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铺到农民家门口、修到田间地头,一辆辆货车满载稻米送往全国各地……“五一”假期,多条全国“最美农村路”吸引游客纷纷前往“打卡”。一条条蜿蜒纵横的农村公路,串联起祖国的壮美山河,托举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畅通社区“微循环”,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政策解读)
  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社区商业如“毛细血管”般让城市经济“微循环”越发畅通——自2021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2批次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超1400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