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打好“治风”“组合拳”弘扬文明新风尚

“街道倡议我们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我们都应该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硒城街道中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姚昌瑜如是说。
这是开阳县推动“治风”工作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开阳县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总抓手,聚焦“乔迁宴”“生日宴”“升学宴”滥办等问题,采取宣传教育、示范引领、村民自治等措施,打好“治风”“组合拳”,弘扬文明新风尚。
宣传发动,舆论引导正新风。利用微信、QQ、电子显示屏、开阳发布、文化墙、展板、农村文化广场等载体进行宣传, 18个乡(镇、街道)共136村(社区)依托固定喷绘、小喇叭、文化墙、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推动宣传教育深入田间地头、村寨院落,增强村民革除陋习意识。截至目前,共设置固定喷绘116块、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
“村规民约不可缺,文明乡风人人夸;喜事新办不用卡,高价彩礼最可怕;集体婚礼显高雅,减少花费无摩擦……移风易俗你我他,社会和谐更融洽!”近日,在开阳县花梨镇十字村,一首由村党支部书记付昌海创作的“打油诗”正通过“应急广播”小喇叭重复播放,受到村民广泛好评。
强化导向,调研督查树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采取召开代表座谈会,讨论成立督查组,分赴到各乡(镇、街道)开展督查和发放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63000份。强化督查考核,制定《考核办法》,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带头签订“推行移风易俗改革”承诺书,示范典型引领,塑造文明乡俗新风尚。
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传新风。持续在全县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基层奋斗者等典型评选活动,挖掘培育各类模范人物,为培育文明新风提供了鲜活教材,使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崇尚文明之风逐步形成。
村民自治,立规定矩倡新风。针对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实行制度“硬约束”。采取以《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婚嫁丧葬事宜,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务监督会、村民议事会等作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乡风文明新气象。同时, 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乡风、民风呈现新气象。(杨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