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村医韦世萍的1天日常与19年的坚守

独山县百泉镇巴台村,距县城近10公里,与羊凤、摆罗、茂联等村相邻,所辖14个自然寨,散布在山岭田野之中,一直以来,全村两千多村民靠村医韦世萍日夜守护。春节期间,笔者前往巴台村,走近坚守岗位的韦世萍,记录下她的坚守和担当。
韦世萍上门为蒙泽武测量血压。
前往巴台村的路又窄又弯,一路上山林葱郁,远处的群山在眼前时隐时现,车辆每转一个弯,远处的群山就会随之变换出另外一个场景。二十分钟的车程,笔者便来到了巴台村卫生室。
标准化建设的卫生室分为4个功能区,作为村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人”,韦世萍已经在这里深耕19年。开展疫情防控以来,她一直蹲守在村里疫情防控的前方战场,以护佑生命的大爱和舍己为人的奉献,为全村百姓安全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早上9点,笔者到卫生室时,韦世萍正为前来看病的陆婆婆进行诊疗,量血压、测体温、看喉咙……仔细的诊疗再对症下药,韦世萍早已轻车熟路。
韦世萍正为前来看病的陆婆婆进行诊疗。
“陆婆,你有点发热、咳嗽,没有发烧,我先给你开点连花清瘟颗粒,你回去泡水喝,药有点苦但是效果好的……”韦世萍一边叮嘱一边在病患册上记录,并通过病患册帮助陆婆登记报销。
韦世萍告诉笔者,卫生室看病的老人儿童居多,大家时常记不住自己的身份证号,韦世萍便有了一本固定的病患册,提供名字就能方便大家看病报销。
“韦医生,帮我开点牙疼的药,疼得一晚上了。”刚忙完陆婆婆的诊疗,又接到村民的问诊,仔细询问情况、耐心开展检查、对症下药治疗……短短一上午,问诊取药的村民络绎不绝。韦世萍的脑子里有着庞大的“数据容量”和“人脸识别系统”,村民们的健康状况她已了如指掌。
“蒙伯,今天头还疼不疼,身体好点没有,我现在过来给你送药。”卫生室的病人治疗完成,韦世萍又背起了跟着她十几年的药箱开始给回访的村民上门送诊送药。
“韦医生人实在好,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村里照顾我们,特别认真和负责嘞。”村民蒙泽武说,由于自己年纪大,时常生病,自家女儿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韦世萍基本每周都要来家里诊疗一次,随时了解情况。
辗转看完2户人家的情况,时间已经到了中午12点,韦世萍也终于可以回家吃个午饭,准备迎接下午的工作。
回家路上,韦世萍向笔者介绍,乡村卫生室是村民最便捷的就医场所,和大医院不同,没有医生轮班,没有细分的科室,所有诊疗都靠村医一人,为大家看病多年,对于自己来说,村民既是患者,更是朋友。
由于巴台村留守在家的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部分老人还患有基础性疾病。眼下,农村的老年人群体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对象,为了守护村民健康,韦世萍就更忙了。
前段时间,发热患者突然激增,部分医疗机构和药店的退烧药供不应求。但是韦世萍诊所里早早备好的退烧药就派上了大用场,她将退烧药拆分包装后,及时送到有需要的村民手上。
高峰过后,入户巡诊又成了韦世萍的重点工作,每天在结束忙碌的工作后,韦世萍就寻找空闲的时间或者电话形式给大家问诊,随时了解村民的康复进度。
韦世萍正为前来看病的陆婆婆开药。
同时,她积极响应独山县在农村地区开展疫情防控“见医、见药、见干部”三个一专项行动,背起陪伴了她行医多年的药箱,始终坚守在预防救治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守护百姓健康。
“村卫生室主要是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作用,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年为村里的老年人体检、为儿童派发营养包、为孕妇做检查等日常工作。”韦世萍说,作为一名村医,也时常会接收到上级医疗部门派发的任务,但身为党员的她觉得这不仅仅是任务,更是她肩负的对村民们健康负责的使命。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拼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在家,作为村医,我希望自己能发挥所能,帮大家照顾好这个‘小家’,让这些年轻人安心在外工作。”韦世萍说,对村民们的生命健康负责,这是自己和他们的约定。(图/文 柏玉迪 韦宗斌 覃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