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唱好三台“样板戏”

今年以来,石阡县国荣乡关工委创新服务方式,以村校联建关工委为平台载体,组织该乡留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通过唱花灯、打快板、拉二胡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丰富留守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全社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唱首花灯感党恩
“正月是新年,幺妹进花园,手里拿花籽,撒进花园来……”笔者在国荣乡新寨小学,目睹留守未成年学生这样传承花灯文化。
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金钱杆舞蹈队队员自主集中练习舞蹈。谭文斌摄
在国荣乡新寨小学花灯表演社团课上,出自民间老艺人之手的排灯、关灯、扇子灯、月亮灯、冬瓜灯、自朴水灯竞相陈列,10来个未成年学生正在校园一角加快排练。
“我们跳花灯,脚下步伐、身形转接、手上动作是要协调的,尽量把丑角、旦角的人物角色表现得形象生动些。”李逢跃又再次给学生如是讲出丑角旦角的表演要领。
“我之前是学打击乐,在花灯表演时,三个乐器我都完全能按节奏打击了。”五年级学生伍君艺是打击乐合奏中的佼佼者。
小锣、大锣、钹等打击乐合奏之时节奏鲜明,花灯表演中的丑角、旦角完美呈现,饱含美好祝愿的花灯唱辞抑扬顿挫。一场迎春接福纳祥的视觉盛宴,就这样在国荣乡新寨小学的校园一角生动铺来。
“我们村、校联合建立关工委后,把如何丰富留守未成年学生的课余生活,纳入我们地方课程教育的重要议题,既要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享受,又要把特色文化传承的担子交给他们。”新寨小学校长王贞龙如是说。
目前,该校留守儿童60余人,30多名学生参加到留守儿童花灯队中。
打场快板赞家乡
“党政坚强来领导,攻坚振兴民富裕,为民服务齐上阵……楼上风光称古奇,千年古树接天齐,树边枫柏蔽天日,白鹤群居闹苍枝……”在国荣乡联合小学,20多个学生充分利用地方课程,正在加紧练习《国荣赞》快板。
“党的政策就是好,一日三餐营养好,学校实行寄宿制,生活安全有保障,什么都比家里好。”这是新时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真实写照,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联合小学志愿者孙博涵深有感触。
石阡县国荣乡联合小学的留守儿童在李逢跃的指导下正在练习打快板。谭文斌摄
“我从走上工作岗位到退休,一直是在基层,目睹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要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少年懂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国荣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逢跃道出编写《国荣赞》快板的初衷。
“李爷爷编写的这个快板词,既写出了我们家乡近几年来发生的变化,也写出了我们家乡的美景和民族风情,很好记。”四年级学生王一帆道出了《国荣赞》快板词的真实内容。
“我们组织留守学生练习打快板,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也激励他们感恩新时代,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联合小学校长周其红道出了村校联建关工委带来的好处。
目前,国荣乡已在联合小学设立村校联建关工委,组织一至五年级的20名留守儿童组建快板队,快板节目在紧张有序地排练中。
拉曲二胡颂中华
走进国荣乡楼上村老年活动中心,《社会主义好》《打靶归来》等红色革命歌曲,跳跃的音符滑动在二胡的琴弦,悠扬的琴声萦绕在苍松翠柏之间。接着,一阵欢快的舞曲紧随着民族音乐,在一群中老年人的脚步下流动……
“我们主要是排练一些红色歌曲,这些才是真正不过时的流行歌曲。”新寨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鲜国强,时常前往楼上村与夕阳红二胡队共同演练。
“我上午送孙子来上学,然后就到活动中心和大家一起排练,下午就接着孙子回家,基本上天天如此,晚年的这种生活方式很舒服。”夕阳红二胡队队员代山村廖田河组群众徐尚兵如是说。
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夕阳红二胡队在村老年活动中心练习二胡曲演奏。谭文斌摄
“我退休后,经常和他们一起活动,现在这支队伍越来越庞大了,我们的演奏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夕阳红二胡队队员、楼上村的退休老师周昌松说。
“每天都和大家一起来跳舞娱乐,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孤独了,这个社会真的很好。”金钱杆舞蹈队队员冯运琴感受了家乡文娱体育事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今年,国荣乡关工委在创新服务留守未成年人的同时,将爱好文娱的部分留守未成年人的爷爷奶奶组织起来,分别组建夕阳红二胡队和金钱杆舞蹈队,为丰富留守群体的精神生活创造了平台载体,让在家的留守老人精神上不再孤独,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力呈现。(图/文 谭文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