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让城市更文明 让人民更幸福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自2011年12月20日,贵阳市首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南明区一直着力于增进民生福祉、涵养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助力城市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改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高位统筹全局谋划 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城市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指标”。
南明俯景。
今年以来,南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常态化工作;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共召开25次调度会,重点对“蜘蛛网”乱象、电动车上牌、基础设施、市场整治、点位达标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力推动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常态化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同时,各乡(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短板问题整治。
为有力推进两条文明示范街建设工作,南明区制定并下发了《南明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示范街建设工作方案》。
今年8月,南明区精神文明办组织各乡(街道)、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民政局、区商务局等职能部门,对两条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示范街——新华路、西湖路及周边延伸街道进行验收,有力推进文明示范街建设工作。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构建良好生活秩序
创造美好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工作中,南明区以民生为本,完善城市功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市民享受越来越好的“城市硬件”。
老街施工改造现场。
为切实强化公共活动阵地管理,制定下发《南明区关于加强室外群众公共活动场地管理的工作方案》,创建加强室外群众公共活动场地管理工作调度群,组建火车站广场、筑城南广场、黔明寺广场、甲秀楼广场4个综合整治组对相关区域进行集中整治。4月以来,四个区域共开展40次集中整治,累计出动900余人次,暂扣各类占道经营物品300件;张贴道路停车记录告知单110份,劝离流动摊贩500余次,劝阻不文明养犬200起,劝导群众佩戴口罩800余人次,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南明区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工作中,共改造老旧小区21个、新建提升公厕18座、新增公共停车位16010个、布局文明城市景观小品120个......
志愿服务遍地开花 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成风化人,而加强公民基础文明行为的教育引导和规范约束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起着重要作用。
“志愿服务活动月”活动现场。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充分发动市民参与文明创建,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南明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引导市民争当文明的示范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以城市文明风尚助推高质量发展。
11月5日,南明区举办“南明文明之窗”上线仪式暨南明区2022年“志愿服务活动月”启动仪式,标志“南明文明之窗”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将文明城市涉及的重点内容作为受理范围,搭建起市民与职能部门共治共建共享桥梁。截至12月14日,该平台已办理群众反映问题2810条。
此外,该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文明实践活动为核心,依托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教育培训基地等活动阵地,组织绿丝带志愿者、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做文明有礼南明人”专题活动等志愿服务。
目前,全区共有436支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以来,全区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2308次、受益群众约299567人、志愿者参与人数约30620人、志愿服务时长约66350.5小时,切实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
下一步,南明区将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常态化工作,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贵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力量。(文/张霞 图/张霞、陈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