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多彩贵州赶超跨越 现代化建设谱新篇

王秀芳
2022年12月09日08:22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11月10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贵阳举行。

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在讲话时强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的重要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部署,以最强领导、最快行动、最大力度、最实举措,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在化屋村村委会召开座谈会,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杜朋城 摄

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在化屋村村委会召开座谈会,向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杜朋城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以百折不挠的必胜信心,攻克一个又一个贫困堡垒。10年间,贵州经济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三、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61.51%,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从长期靠后、奋起直追到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上,贵州明确未来5年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全力以赴把贵州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抓紧抓实抓好。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上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取得新成效,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要在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上实现新突破,不断塑造现代化建设新动能新优势;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在维护安全稳定上彰显新担当,全力推进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确保党的二十大各项部署在贵州落地落实,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聚焦民生实事 擦亮幸福底色

11月20日,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胡忠雄主持召开省“强省会”工作专题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强省会”的决策部署,推动“强省会”各项政策落地、工作落实,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省会力量。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作为贵州省会城市的贵阳,不断提高城市“一圈两场三改”(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和农村“五治”(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所、治风)工作的主动性、精准性、系统性,用“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生实事,兑现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是贵阳市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

“一个坑、四面墙,一块破瓦顶头上。苍蝇飞、蚊子咬,又脏又臭生烦恼。”旱厕,一直是困扰农村群众的尴尬难题,对于贵阳市云岩区杨惠街道大凹村村民李发贵来说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他多年的困扰终于在贵阳贵安农村民生“保障之战”中得到了解决。

“政府开展农村‘五治’,出台了‘治厕’好政策,我肯定要抓住机会。”李发贵是大凹村“治厕”工作的头号支持者,他家新厕所不仅按照标准砌了三格式化粪池,接了进水管和排污管道,还加装了坐便器、洗手池和淋浴设施,方便又卫生。如今,杨惠街道像李发贵一样完成“治厕”的已有371户,53户正在施工。

小改厕,是让村民生活品质真切实现“提档升级”的大民生。

2021年11月,贵阳贵安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弱项,以农村“五治”工作为抓手,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民生“保障之战”。清建管用、安全达标、分类减量、系统治理、移风易俗,贵阳贵安坚持分类施策,不断提高农村“五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贵阳市头桥社区医护人员正在为居民进行入户体检。陈慧 摄

贵阳市头桥社区医护人员正在为居民进行入户体检。陈慧摄

以“五治”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贵阳贵安的做法,是贵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的具体举措之一。

进入“十四五”,贵州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的,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和整体提升教育、卫生健康水平攻坚行动,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的超预期冲击,贵州及时制定保障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1条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条措施,稳住了就业基本面、发展基本盘。对城乡低保、孤儿集中供养补助等6项保障标准偏低的民生项目进行提标。围绕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大力推动教育水平提质升级,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贵州坚持聚焦特殊困难群众,努力把民生兜底保障网织得越来越密、越来越牢。

“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新要求,贵州闻令而动,要求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做强数字经济 加速产业转型

发展数字经济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让贵阳贵安干部群众信心倍增,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游客参观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何晓璇 摄

游客参观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何晓璇摄

从建设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到建设首个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短短几年间,贵州大数据声名远扬。今天的贵州,处处都能感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已是新常态:

——贵州玉蝶电工股份有限公司3号车间里,电线电缆智能生产线正全力运转,工人却寥寥无几,从取料生产到成品入库,几乎全由机器完成;

——走进盘江股份山脚树煤矿智能化监控数据中心,地下数百米的采煤、掘进、通风等环节运行数据一目了然,还可借助5G无线通信系统,实现井下与地面视频语音通话;

——作为全省首个5G全连接工厂;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通过5G专网技术支撑一条完整生产线,实现全工序、全场景的无线工业互联及车间生产调度,达到“人、机、料、法、环、测”要素全面互联管控。

……

回望来时路,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尚处于观望之时,面对既要“赶”又要“转”双重压力的贵州,率先在大数据领域发力,并依托自然环境和能源资源的先天优势,“无”中生“有”,抢先站在了大数据的风口。百企引领、千企改造、万企融合,一项项专项行动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2018年至今,贵州累计打造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标杆项目409个、示范项目4326个,核心应用“上云”企业超2.5万家。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题,贵州省金融监管局于今年6月面向全省推广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当前,该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693家,发布金融产品432款,成功对接融资24亿元。

中晟泰科LED智能工厂技术员在固晶车间作业。陈慧 摄

中晟泰科LED智能工厂技术员在固晶车间作业。陈慧摄

除在工业领域大放异彩外,信息化也已在贵州农业生产各环节“施展拳脚”。今年5月21日,贵州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在剑河县投入运营,这是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推进智慧农业的有益探索。记者了解到,无人操作农机耕作完成后可自动回到机库,还可更换相应机具,实现播种、施肥、秸秆捡拾等无人化作业。

“随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智能制造正悄然渗透各领域,成为贵州加速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引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贵州将再打造100个“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2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和大数据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当前,贵州正通过建设首个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与时俱进打造大数据发展的2.0升级版,奋力为数字中国建设探索新经验、闯出新路子。

坚持生态优先 实现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10月26日至27日,谌贻琴深入毕节市黔西市、纳雍县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纳雍县化作乡林下经济产业园、董地乡街上村田尾巴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实地考察乡村振兴工作。

以特色产业为支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黔贵大地正在进行着的生动实践。

罗甸县大小井景区。陈慧 摄

罗甸县大小井景区。陈慧摄

每年8、9月,是贵州屋脊“韭菜坪”最美的月份,漫山遍野的韭菜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为一睹“天上花海”的芳容,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涌入,山脚下的中营村村民顺势吃上了“旅游饭”。

“韭菜花是大自然馈赠的‘福利’,爱护它是世代留下的传统,如今花也成了我们致富的关键。”借生态观光旅游兴起之机,中营村村民车守会开办了一家酒店,2021年收入40余万元。

韭菜坪位于毕节市赫章县,是世界上最大面积的野韭菜花带和全国唯一的野生韭菜花保护区。为实现“绿富兼得”,赫章县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力保景区原生态,实现了长久可持续发展。

生态美景成富民产业。这样的转变,得益于贵州一直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

率先出台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率先出台生态扶贫专项制度,实施生态扶贫十大工程;率先将河长制纳入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实现所有河流、湖泊、水库河长制全覆盖;率先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贵州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绿色经济保驾护航。

数据最有说服力。从“十二五”破题到“十三五”收官,再到“十四五”开局,贵州森林覆盖率从41.5%提升至62.12%;石漠化减少面积和幅度居全国岩溶地区首位;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优质水源1000多亿立方米;绿色经济占比达到45%。

群山绿树环绕贵阳城。陈慧 摄

群山绿树环绕贵阳城。陈慧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贵州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明确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今日之贵州,正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努力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更扬风帆越关山,勇立潮头谱新篇。新时代新征程上,贵州全省上下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紧密结合实际找准贯彻落实的切入点、着力点,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夺取贵州现代化建设新胜利。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