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

关岭:“青春”百合  幸福“港湾”

2022年11月23日15:16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百合街道是关岭自治县2019年9月成立的最“年轻”的街道办事处。近年来,百合街道聚焦易地扶贫搬迁扶持工作的重心,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三年光阴似白驹过隙,如今的百合街道朝气蓬勃正青春,逐渐成为众多搬迁群众迈向新生活的幸福“港湾”。在这里,关花大道横贯而过,连县城、接花江,打通了交通和发展的“主脉络”;在这里,关岭综合产业园、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关岭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关岭中医医院、关岭县第三中学坐落其中,家门口就能就业、就医、就学,数以万计的搬迁群众安家落户、安常处顺、安居乐业。

搬迁小区新面貌。

搬迁小区新面貌。

百合街道辖区同心、同康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万人安置点,共计安置2721户12819人,占关岭全县搬迁人口的57.9%,其中脱贫人口就有2407户11370人。让“村民”变“居民”,不只“挪个窝”,更需要做到“群众搬迁到哪里,新生活就在哪里融入”。为了改变搬迁群众的生活习惯,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生活,百合街道以“转变群众观念,提升乡村面貌、实现宜居宜业”为目标,以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楼栋长、保洁员为示范,身体力行去引导搬迁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取得了良好成效。

异地搬迁小区面貌。

搬迁小区新面貌。

为了更好服务搬迁群众,百合街道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依据“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实行“社区+小区”管理,在同心、同康社区分别成立小区管委会,彻底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除了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之外,百合街道还将小区化管理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同步开展,利用十联户工作机制,选拔责任心强、有担当的居民担任联户长,与社区干部一同开展各项日常工作。

除此之外,百合街道还开发设置以护林员、保洁员等劳务就业扶贫专岗,优先保障搬迁群众中年龄偏大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解决搬迁特困群众家庭的增收问题;同时,在社区、学校附近规划就业“摊位”,推动“地摊经济”,让搬迁群众能够灵活就业,稳步增收。

搬迁到百合街道的群众就近就业。

搬迁到百合街道的群众就近就业。

党员带好头,群众有劲头。百合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为标杆,全心全力全情做好服务工作,让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的搬迁群众互相融入,让每位搬迁群众都能找到归属感,成为新家园的主人翁,共同开启美好生活的新征程。百合街道着力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专门解决搬迁群众医疗报销、民政事项办理、子女入学等问题,始终坚持“限时办结、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服务模式,并设置群众意见反馈箱,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反馈的问题及时把脉、对症施策,确保群众所需所盼的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切实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生活顺心;同时,该街道还在每一个网格上都建立起党小组,以“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模式,定期开展网格会、联户长群众会,积极收集社情民意,与搬迁群众交心谈心,及时了解搬迁群众的诉求,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共鸣。

搬迁群众开展活动。

搬迁群众开展活动。

按照“以党建促文化,以文化兴党建”的理念,百合街道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和“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开展各类民俗文化活动和主题文艺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感恩教育、强化思想认同,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弘扬新时代的正能量。

“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在百合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每一名党员都成为了服务群众的“主心骨”与“生力军”,广大搬迁群众也纷纷“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当奔向幸福生活的“领头羊”和“排头兵”。(关岭县融媒体中心供图供稿)

(责编:李永馨、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