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印江视窗>>聚焦印江

印江以工代赈拓宽就业路

2022年11月18日07:33 |
小字号

今年以来,印江探索把以工代赈融入乡村振兴领域建设项目,采取“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方式,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9个,总投入资金5480万元,有效带动1200余人就业增收,群众获取以工代赈劳务报酬上千万元,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近日,印江自治县木黄镇木黄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现场,正在垒石砌路的吴佐余感叹:“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建设,让我们有活干、有钱赚!”

67岁的吴佐余,家住木黄镇锅厂村,10多年来一直在周边区县的建筑工地务工。他告诉记者,今年工作不好找,好在9月中旬,木黄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开工,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工资有保障,还参与了家乡建设,大家热情高涨。”吴佐余说,如今,他还被委任为所在施工班组的带班师傅,每天工资350元。

铜仁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负责实施的木黄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木黄会师柏维护及配套基础设施两个项目涉及资金1100万元,其中用于人工工资的比例达30%。

据了解,今年年初,印江县发改局、人社局、乡村振兴局便针对以工代赈项目用工需求,联合开展了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统计,重点在市、县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村寨做好摸底调查,同时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宣传。聚焦项目用工需求、技术要求、经济高质量可持久发展和基层组织能力建设,谋划了一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带动群众务工就业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项目。

在对项目进行审批时,该县坚持扩大就业需求,创新项目实施方式;坚持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引领,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就业增收、文化内涵等全面提升工程;坚持聚焦示范点农村产业发展优势,发挥以工代赈项目“杠杆”作用,吸引各类资本参与,通过多渠道整合、高效率利用,不断培育壮大示范点主导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把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初衷贯穿到产业发展、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

同时,印江自治县建立县、乡、村三级督查机制,全程参与质量监管。项目问效全程跟踪到位,建立了“纪检巡察部门+行业部门+村集体+农户代表”的多方联动监管模式,把项目建设情况摆在阳光下,通过科学监管确保以工代赈项目建设成效。

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采取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程序没有减少,但却实现了项目工期缩短、经费支出减少、实施成本降低,既确保了项目的快速推进,又进一步促进项目所在地群众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印江县人民政府网 杨聪、刘再权)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