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七星关区视窗>>新闻资讯

七星关区:万顷沃野谱华章

2022年10月12日11:00 |
小字号

在大银镇石营村高标准农田里,老百姓笑颜舒展。

“没有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前,想实现大规模机械化几乎不可能。”望着齐刷刷的水稻,石营村党支部书记刘应能笑道,“现在土地平整了,机耕道和沟渠修好了,耕地复种指数提高了,大家的‘腰包’更鼓了。”

曾经的石营村面临着石漠化、农田小而散、土地产出效益低下等问题,导致成片土地撂荒,群众增收难。

近年来,石营村加快高标准项目建设,通过修建农业机耕道,新修水源、灌溉与排水工程,实现土壤改良。如今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让千亩农田重新“活”起来。

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石营村党支部积极组织群众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统一种植60余亩水稻,并通过开展土壤肥力、养分、肥情、虫害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农田信息,增强农田抗灾减灾救灾能力,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

耕地质量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近年来,七星关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山地农机化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程,推广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走进柏杨林街道毕节农业观光体验园,智慧农业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事业相得益彰。

“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实现了定时定量精确种植,工作轻松,事半功倍。”据该园工作人员陈科杰介绍,园区通过智能温控、供水施肥、无土栽培等信息化种植管理技术,实现了对温室内部的温度、光照、水、肥、二氧化碳等生产要素的智能化调控,为园内黄瓜、南瓜等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大幅度提升了产出效益。

据悉,该园投资约5000万元,于2018年投入使用,园区分为农业景观展示厅、新品种推广展示厅、花卉展示区、立体栽培展示厅,具有交易平台、科教培训、技术研发、休闲观光等功能,能为全区蔬菜种植、花卉种植等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赋能,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近年来,七星关区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推进智能农业装备发展,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向自动化转变,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秋日早晨,碧水微澜,清风微拂。走进撒拉溪镇盛园蛋业有限公司,一枚枚圆润饱满、色泽黄亮的鸡蛋从传送带上鱼贯而下,被工人分类、装箱,打包运往全国各地销售。

“小鸡蛋闯大市场,品质是关键。”据盛园蛋业副总经理龙安贵介绍,公司地理位置独特,使用有机饲料,因此产出的鸡蛋品质高,但以前受到销售渠道限制,公司的鸡蛋卖到广东至少需要5个经销商,价格被无形抬高,竞争力不足。

为助力鸡蛋出深山,七星关区积极帮助企业塑强品牌,并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减少中间环节,有力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

如今,该公司获得了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一枚新鲜鸡蛋仅需14个小时的运输时长就能直达广州的各大超市。

农业做强,品质先行。围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发展,七星关区选准了“532”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畜牧业“211”工程主导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并以品牌为龙头,培育形成“太极古茶、奢香贡茶、七星韵雾”等生态茶自主品牌,打造“花渔谷、坝上江南、太极生态渔”等生态渔业品牌及“茂源人家、土老哥”等生态家禽等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本地品牌,带动全区农业高质量、品牌化发展。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七星关区积极发展林下养鸡、林下养蜂以及林下中药材、食用菌种植等产业,逐步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业态,同时深入挖掘生机镇“绝壁天渠”等历史遗址文化内涵,探索集康体养生、森林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森林景观综合利用发展模式,推进农旅协同发展,谱写了乡村振兴新华章。

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发展”,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光”……七星关区围绕农业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科技化、信息化“五化”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推动“三农”工作迈向新台阶。

展望未来,七星关区将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稳步健全新型农业发展体系,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砥砺奋进擘画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蓝图。(七星关人民政府网 李金苗)

(责编:敖嘉钰(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