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银饰技艺及拓展创新应用”研修班开班

人民网贵阳8月1日电 (王秀芳)8月1日,“贵州少数民族银饰技艺及拓展创新应用”研修班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开班典礼。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学员,将在为期30天的研修时间里,学习当代首饰艺术、银饰蜡雕技艺研习、传统银器制作技艺研习等课程。
开班典礼。人民网 王秀芳摄
银饰,是贵州各少数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的美学价值。作为被文化部批准的国家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院校,贵州民族大学依靠本校优质的师资团队、专业的实训基地、全面的后勤保障、丰富的教学经验,已先后举办5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普及培训、6期研修培训,共培训传承人360余名,涉及剪纸、蜡染、扎染、土陶、民族服饰等非遗门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本期“贵州少数民族银饰技艺及拓展创新应用”研修班,汇集全国各地少数民族银饰技艺的非遗传承人,银饰技艺保护、传承、管理的优秀人才,从事工艺品、旅游产品、文创产品设计制作的设计师、手工艺人及经营者等相关人群,并聘请省内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校教授、省管专家、著名银饰艺术家、资深工艺美术技师等作为授课教师,通过实践贯穿理论的学习方式,建立高水平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在课程设计上,依据贵州银饰文化和民族特色,注重新技术、新工艺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围绕“传统工艺+当代设计”,针对性的安排了当代首饰艺术、银饰蜡雕技艺研习、传统银器制作技艺研习等课程,力求通过培训搭建起传统银饰与时尚艺术、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当代教育与大众生活之间的桥梁,帮助传承人和传承人群激发创造潜能,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
贵州民族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任达森表示,学校利用高校专业培养体系和知识资源优势,结合贵州实际举办此次研修,希望各位学员深入挖掘贵州银饰技艺文化遗产资源,积极探索银饰技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模式和路径,发挥好传承人的技能带动作用,力争通过银饰技艺产品的开发,拓展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功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