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农业生产“马力”十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徐春燕 通讯员 许小倩
少了“镐锄镰犁”,多了“金戈铁马”。今年来,遵义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坚持以农业机械化为抓手,着力引进推广适用于山地农业发展的农机农具,紧紧围绕水稻、红高粱等主要粮食作物全面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行动,扎实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宽农机作业领域,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
在以高粱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大坝镇簸箕坝村茅台酒用高粱核心园区,高粱移栽一体机在地里来回穿梭,4名产业工人坐在机械上一边放秧苗,一边留意传送情况。农机手王长富有着10余年驾驶经验,只见他熟练地操纵着移栽机,不一会儿,就栽好了小半块地。
“今年,大坝镇6个高粱种植园区共5000亩地,均采用‘漂浮育苗+机械化移栽’方式,有了机器助力,今年移栽工作实现了高效率。”大坝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小燕告诉记者,园区内共投入了6台移栽机, 每台移栽机日均可移栽15亩,比人工移栽效率高了近10倍。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仁怀市坚定不移加快以酒用高粱为主导产业的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后,该市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设备使用,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
今年,仁怀市共种植高粱26万亩。在实验后,该市采购高粱移栽机50余台投入生产使用,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此外,在高粱产业的耕、种、管、收、储环节,该市还配备了拖拉机、旋耕机、移栽机、悬盘播种育苗播种机、除草机、收割机、烘干机、传输机等设备,让农业高质量发展更有底气。
据悉,遵义已有5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序开展农机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已投入农机10万余台,在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同时,上足“马力”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贵州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
- 本报贵阳5月15日电 (记者苏滨)近日,贵州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12家省直单位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全省50%左右的县(市、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认定,每个市(州)创建1所及以上一类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县(市、区)创建1所及以上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1个及以上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 “十四五”期间,贵州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着力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普及普惠水平,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助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