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市农业农村局:转作风 强服务 提升农户增产增收信心

为确保大豆玉米种植双高产、农民双丰收,福泉市农业农村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联合马场坪街道办事处组织80余名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助种植大户抢抓农时种植大豆,按下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快进键”。
“记得拉两边线,把它拉直一点,然后记得黄豆是播3颗,距离大概是10到15公分,大家掌握点……”5月13日,在马场坪街道李家湾高标准农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地里,80余名农技干部分散开来,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的扩间增光、缩株保密、调肥控旺等技术,向现场各个种植大户进行详细讲解,并带领大家一起拉线、开沟、播种,为农耕生产献计出力,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3月,种植大户罗灿江通过招商引资,来到李家湾发展753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前玉米已全部种植完成,还剩余100多亩大豆因春耕农忙时节,请工相对较难而没有未及时播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农业农村局和马场坪街道办事处便组织了由80余名干部职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来到基地,抢抓农时,帮助罗灿江种植大豆。
贵州省定希绿色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灿江说:“感谢他们来到我们基地来帮我们一起种植,今天他们过来的话,大概给我们节约了一万多块钱人工成本,这边也经常有技术人员来指导我们种,对种植这个玉米套黄豆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现在粮食这个价格不断在涨,所以说我们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粮油产能提升工程,福泉市农业农村局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行2行玉米加3行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实施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为做好大豆、玉米“2+3”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工作,福泉市农业农村局强化服务意识,整合市级农技人员28人组建8个粮食生产技术指导组,下沉到8个乡镇(街道)开展粮食高产示范田创办、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范,指导群众按照“2+3”复合种植模式和“一增五改”高产高效技术进行种植管护,实现农业技术服务“零距离、全覆盖”,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场培训103期5422人次。
福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万江红说:“今年我们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总的面积是3万亩。我们每个乡镇,局里面的技术人员都去包保乡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这块具体的培训。今天我们来做两天义务劳动,目的是在于做给老百姓看,带着老百姓干,通过这种现场的方式让老百姓掌握技术,提高种植的科技含量。”
下一步,福泉市农业农村局将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持续转作风、强服务,继续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田管理“流动课堂”,现场教学、实地培训、传授栽培技术,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增产增收,实现“稳粮扩油”保安全、“一地双收”保增长,不断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福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德金说:“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我们紧紧围绕守好我们的‘米袋子’,当好我们的‘猪司令’,做好‘烟大王’、种好‘小辣椒’、推好双保险、转移劳动力、派好科技员等‘八个好’,着力助推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从这‘八个好’着力提升我们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增加我们农民的收入。”(杨寒、李庆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贵州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
- 本报贵阳5月15日电 (记者苏滨)近日,贵州省教育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12家省直单位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全省50%左右的县(市、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国家认定,每个市(州)创建1所及以上一类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县(市、区)创建1所及以上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1个及以上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 “十四五”期间,贵州继续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着力补齐学前教育短板,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提高普及普惠水平,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加快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助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