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地方联播

开阳县宅吉乡:农旅结合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2022年03月31日14:36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开阳县宅吉乡官庄村坝区。
开阳县宅吉乡官庄村坝区。

“宅吉乡变化太大,但这里的山水还是以前的模样。”走到宅吉乡堰塘村高池组,一望无际,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田土,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机耕道,一道道忙碌的身影,说起近几年宅吉的变化,40余岁的居民冉光德赞不绝口。

自脱贫攻坚以来,宅吉乡抓住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全力补齐产业发展道路和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短板。完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119条251.6公里,官庄村响水洞应急水源提升工程、北部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宅吉段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解决了1.9万人安全饮水和农业生产用水问题。

“以前村寨道路泥泞坑洼,孩子上学、老人赶场都很不方便,加上农村无产业,群众见识短,比较穷。”夏兴富是宅吉乡政府一名退休人员,如今75岁了,见证了宅吉乡近几十年的变化。如今宅吉乡家家户户道路都硬化了,群众经济水平也提高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交通工具,出行也方便了。

“村寨到处都变得干干净净的,串户路修到了家门口,旱厕也改成了卫生厕所,到处都焕然一新,我们回乡发展,也和外地务工环境差不多,而且还能照顾到家人。”让陈珍银感受最深的是家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

宅吉乡一直以来都是烤烟种植乡,过去因烤烟种植技术落后,虽然种植的烤烟比较多,但是产量和质量并不高,导致经济落后,群众生活贫困。近10年间,随着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不断投入,基础设施不断变好的同时,加强了对群众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增强了群众致富的信心。近几年,宅吉乡每年种植烤烟达5000余亩,烤烟收入达2000余万元。

“历史文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据宅吉乡老干部张江武介绍,乌江与清水江两江交汇于宅吉乡清水口,河道长34公里,象一条镶嵌在宅吉乡地域东、南、北三面边界上的玉带。唯西面陆路可进入宅吉,其地形图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源境地。于是提出了"桃源则溪,两江宅吉"的发展定位。宅吉乡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家洞,县级文物保护减粮碑、文物名录潘桐字所、安家洞营盘、修路碑迹、生栖坟、麻妖洞动物化石出土点和王回渡摩崖石刻等。

宅吉乡富美乡村的建设,需要尊重现有村庄布局、地形地貌、山河水系、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还要保留住乡土味道,让浓浓的乡愁飘落在山水间,彰显历史风格,塑造出富美乡村建设新特色。

为了打造美丽乡村,宅吉乡在安家洞广场打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为践行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理念,在宅吉乡潘桐村大土组,建立了名为"实敢当"教育性主题公园。下一步,宅吉乡将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探索出一条农旅结合的发展道路,让居民走上富美道路。

“近几年,宅吉先后修建辣椒加工厂、榨油厂、腊肉加工厂、红薯深加工厂、五谷虫养殖厂等,不仅解决了我们产销困难问题,还为我们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岗位。放在十年前,这般富足的生活,想都不敢想。”堰塘村下午组村民陶显成说。

如今,徜徉在春日的宅吉,既可以尽情享受乡村美景、观赏成片的花海,也能看到高标准农田的壮观景象,还能感觉到群众的幸福感倍增。

据了解,近年来,宅吉乡聚焦县委对宅吉富硒功能农业先导区定位,做大做强烤烟优势产业基础上,恢复烤烟万担乡镇规模,抢抓宅吉乡创建国家级烟叶综合体(1500亩)机遇,进一步套种红薯,轮种油菜、辣椒等产业,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

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建设方面,进一步支持红薯加工厂,形成“红薯深加工”产业链;通过盘活保星榨油厂,形成“油菜籽加工”产业链;支持辣椒加工厂,形成“辣椒深加工”产业链。在“沃土计划”项目区采取“水稻+油菜”种植模式,积极提高粮食产量。并利用沿江低海拔早熟品种优势在堰塘村沙子河、保星村石家寨一带积极发展柑橘、枇杷等精品水果产业2000亩。在原有冯宅路、楠保路一带精品桃产业基础上进行盘活改良优种3000亩,抢占新品种制高点,提高精品水果产业竞争力,形成沿路桃园花盛开的美景。

在养殖业方面,采取传统养殖“生猪+肉牛+N”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做好丽久香肉制品和官庄村腊肉深加工品牌,在新兴科技产业方面吸引外资到宅吉发展潘桐村五谷虫特色养殖产业。(文/图 吴忠秀)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