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远方飞来的黑颈鹤
——威宁草海推进生态文明综合治理见闻
威宁自治县的草海,既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也是世界濒危动物黑颈鹤的最大越冬地之一,被誉为“中国黑颈鹤之乡”“鸟的天堂”。
50多年前,曾经因极端贫困,威宁人向湖要粮,围湖造田,人鸟争地。草海由此蒙难,越冬黑颈鹤“不告而别”,几近绝迹。
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威宁县城发展与草海保护严重冲突,水体环境严重污染。5年即将过去,环境欠账深重的威宁,长出一座绿色新城。近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再次来到威宁,经过实地调研,充分肯定草海综合治理成效,高度赞赏草海是“贵州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之一”。
绿色,依靠什么——
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草海像是一个‘公主’,美丽的同时,需要我们更用心地呵护。”威宁自治县县长邓林形象地说,像草海这样紧靠县城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全国也不多见。
在县城,沿滨海大道,一路向东,是马槽井片区。过去,这里曾是棚户区,乱搭乱建,污水直排草海。
现在,棚户区5969户居民全部搬迁,周边拆除区域已覆土复绿。“目前,还有10万左右的居民等待搬离。”草海管委会主任李茂说。
这是一场硬仗、苦仗、持久仗。
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草海湿地生态的影响,威宁大力实施“三退三禁”工程,收回保护区建设用地2182亩,征收6万亩耕地用于退耕还湿,打造近2万亩“鸟类食堂”。同时关闭6家砖厂、5家汽车修理厂、4个养殖场等,草海保护区面积一下子从96平方公里恢复到了1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25平方公里,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构造岩溶湖。
从马槽井继续前行300米,在清水绿岸旁、浓浓花荫间,一片低密度白色建筑映入眼帘。它是草海万吨污水处理厂。草海管委会主任李茂介绍,两边蓝色的是超磁分离设备,去年才投入使用,后面那一片是180亩人工湿地。记者看到,通过湿地净化后的水作为补充水源正源源不断流入草海。
这是破釜沉舟的“关键一仗”。
为有效解决城区生活污水直排草海问题,威宁新建20个环草海污水处理站,改造47.44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1061亩人工湿地,以及1307套庭院式污水处理设施,县城污水直排草海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清水绿岸得来不易!当年工人施工,得戴防毒面具。”草海工作人员王汝斌感慨。
5年即将过去,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到现在,威宁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紧紧围绕“治水、治山、治环境”的工作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深入推进草海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为了什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隆冬时节,草海江家湾码头,不惑之年的江长林站在岸边,望着熟悉的湖面,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在他的记忆里,20世纪90年代,草海的渔业依然兴盛,鱼虾肥美,渔市繁荣,渔民富足。当时草海约有上千条渔船,渔民的年收入能达到两万元左右。
然而,草海渔业的兴盛场面未能持续太久。随着鱼类日渐减少和水质不断变坏,一些渔民开始选择退捕上岸,另谋生计。
直面问题,威宁痛下决心。2017年初,草海全面禁渔。2018年10月,草海停止划船旅游。2019年2月,草海关闭所有码头,补偿清收所有船只,拆除相关旅游设施。通过禁渔、禁游、禁养等综合治理,渔民们多年来靠草海维持生计的这片水域,终于迎来了“休养生息”。
禁渔后的这些年,江长林不仅成了草海巡护员,还是草海污水处理站的管理员,生活依旧忙碌。去年,他家还添了一辆小轿车。
“每年黑颈鹤的第一张照片,基本上都是我拍的。”同样是草海巡护员的刘广惠骄傲地说,2021年冬,到草海越冬的黑颈鹤有2000多只,比上年增加200多只。
守“海”护鸟32年,刘广惠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无论飞得多远、多高的鸟,他都可以从飞行姿态、叫声、体型中判断是什么鸟。
在草海,像江长林、刘广惠一样的巡护员共有100名,他们一年又一年地守护着这颗“高原明珠”,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收获了美好幸福生活。他们说,保护生态、保护鸟类,是一件千秋万代的事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草海成为鸟类的“乐园”,他们觉得无比幸福。
绿色,如何可持续——
让美丽生态照见美好未来
冬日的草海北坡生态公园,晨雾弥漫,寒意甚浓,宛如仙境。
不远处,一段深邃悠扬的旋律传来,一群老人正踩着《心上的罗加》踏歌而舞。这首网络情歌,正好是威宁彝族女歌手阿鲁阿卓的主打歌。
“这里水清树绿、空气清新,与小区仅一墙之隔,是家门口晨练的好去处。”62岁的马敏兰最近才加入舞蹈队,她家是名副其实的“海景房”,拉开窗帘就能欣赏草海。虽然儿女都在昆明工作,可她只想在草海养老。
“还去啥外地呀,能把草海玩转就已经很幸福了。过去这里就是‘黄土坡’,别说跳舞,连散步都不敢想,现在全变了模样。”晨练的阿姨们笑着说。
过去,草海北坡地质破碎、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不到10%,严重威胁着草海的生态安全。经过治理,草海北坡生态公园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0%。
威宁县城,湿地众多,又处在黑颈鹤迁徙路线上。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正好在草海下游,有着“小草海”的美誉。
陈仕良今年56岁,是贵州威宁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服务中心主任。说起湿地这几年的转变,老陈非常激动。
“我的心里‘住着’很多鸟,每天只要往湿地一站,看一看群鸟飞舞,立马就‘满血复活’。”老陈说,去年夏天,草海来了很多白鹭,白花花的一片,场面壮观,现在锁黄仓的部分越冬候鸟还变成了留鸟。
据草海管理委员会统计,目前草海鸟类已增加到246种,其中18种为贵州鸟类新纪录;黑颈鹤的数量占全球的五分之一,生物物种也由2016年的1954种增加到2600种,生态综合治理成效立竿见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王瑶 周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