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罗德锋: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用心办好百姓的每一件事

罗德锋,男,布依族,1988年12月出生,201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贵州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员,罗甸县布乃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
“我们这里离县城远,条件艰苦,不知道你能待多久哦。”这是罗德锋第一天到村里报到,村里一位老人对他说的话。
2020年9月,经过组织的层层选拔,罗德锋从一个国企职工成为布乃村党支部书记,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他没有退缩,在今年的换届选举党员大会上,他全票通过选举,连任党支部书记。
抓思想,带队伍,强组织
“要想发展,必须凝聚人心,建强支部”。作为村支书,罗德锋特别注重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看到村党组织阵地建设不全,群众对年轻一代教育重视不够,有些孩子读完初中就外出务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状,罗德锋紧扣思想教育这一根本,以党建为引领,先从抓班子带队伍做起,建立每周一学习制度,以身作则主动带领全体干部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文件精神,筑牢思想意识,提升全体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还常态化组织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开展交心谈心、外出学习等,进一步拉近干部间的关系,逐渐凝聚成团结一致的向心力。其次,从老党员及德望长者入手,先是一家一家地拜访村内寨老,慰问留守老人,与党员交心谈心,深入沟通了解村内过去情况及现状,共同探讨对本村未来的规划。最后,挨家挨户走访有孩子家庭尤其是有在校生的家庭,重点给他们宣传就学的优惠政策,受教育带来的好处,灌输“读书改变命运”的观念,一年多以来,新增加在校大学生5名,崇尚教育的风气逐渐浓厚。建立布乃村党员交流群,从党员中大力发现培养后备干部,通过“下深水”找人,增加一名大学毕业生进入村干部队伍,增强村级力量,在罗德锋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党支部成为村民最信任的“火车头”。
办实事,构和谐,促规范
经历过镇政府、人武部、公司等多岗位的历练和培养,罗德锋开展工作有自己明确的思路及方式方法。村级事务,必须建立公开栏,大小事情都要做到公示公开,确保群众对干部工作的信任。道路陡峭,就得先安装护栏,确保行人的安全等。经积极对接先后争取到17000余元现金和物资等用于完善村级建设,并充分发挥自己懂业务、文笔好的优势,按照县级要求,全面梳理往年资料并查缺补漏进行分类归档,规范建立本年度需要归档的档案,不断规范村党支部资料收集归档工作,避免资料断档,确保各项工作资料及时得到归档留存。
以主题党日为契机,他每个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等对村内主干道进行清扫,帮助留守老人、困难家庭抢收粮食等,村容村貌进一步得到改善,村民整体精气神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以基层治理为抓手,成立布乃村第一届乡贤会,并注重发挥乡贤会员在推动乡风文明、产业发展上的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村级快速发展。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罗德锋把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实事做到做实并做好,逐步实现村级各项事业规范有序有力发展。
定目标,增就业,促发展
为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罗德锋带领着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继续发挥好各项服务职能,立足打造“一村一品”产业目标,积极对接引进两家龙头企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发展百香果、脐橙水果种植,逐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由于要照顾孩子上学,这几年都没办法出远门,通过村里面的牵线搭桥,我和村里几个在家劳动力每天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有130 ~150元的收入,一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我们都非常感谢村里面给我们找的好差事。”村民梁国清满意的说到。
“我们平均每天用工20人左右,忙的时候可达40人,聘请的工人主要就是村里面帮我们联系的,与村里面合作,合作社每次都能及时为我们提供员工,明年我们扩大规模种植,还会继续这样合作。”说起与村合作社的合作,公司负责人冉启义满满地信任。
此外,罗德锋还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与龙头企业协议合作投资发展火龙果和百香果产业,按照6%的分红资金,预计年收入40余万元。同时,积极发展“飞地置业”,在县城购置门面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预计收入5万元,多方合作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按照既定的比例进行分红到户,切实为村民增收致富“添砖加瓦”,实现产业带动就业,助力群众增收。
“事情再难,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去做,再大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正是有了这样的坚韧,罗德锋打破布乃村可持续发展难的困局,仅用1年多的时间,以心换心,建强支部强堡垒,用心用情赢得群众的拥护支持,把曾经的矛盾突出村打造成如今的团结和谐村,推动布乃村发展迭代升级。(通讯员 刘凤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