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罗甸视窗>>乡村振兴

罗甸职校:产教融合“稳就业” 创新合作“谋未来”

2021年12月09日11:38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助力学生精准就业,让学生从“难就业”到“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

“产教”融合走出新路子。初冬时节,暖阳依旧。走进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大门,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热情洋溢的学生……

“致力于培养专业对口、技能娴熟的人才。”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共有14个专业,在校生共3026人。在产业转型及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主导产业,科学设置专业、培优专业及课程,重点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特色优势专业,走好产学融合发展新路径。

“做好产教融合发展。”该校创建了“乡村振兴前沿实验室”,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并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要求,在县城南郊的烟山脚下,建设了面积达150亩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基地,对火龙果、哈密瓜、百香果、果树种苗等地方特色水果进行研发和种植。

罗甸县中等职业学校还探索出“职业教育+产业园区+标准厂房”的校企共育办学模式,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根据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划分高效特色农业研发区、冬春蔬菜产业育苗区、火龙果高产种植示范区、哈密瓜高产种植示范区等八个区域。并重点打造幼儿保育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等基地。

人才培养私人定制。“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该校以“基地即教室、师傅即教师、徒弟即学生”的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技能。以“学历+技能”和“技能+证书”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办学运营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等基础条件,帮助和支持学生考取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同时,通过招聘会、订单班就业直通车等渠道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学生完成学业并通过企业测评后,定向班单位将优先录用,实现联合培养和精准就业。

“目前学校已与省内外30余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省内十所高职院校开展三加三中高职贯通培养。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均达95%以上,今年共完成订单培养225人。”罗甸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张佑华介绍,在下一步工作中,将继续依托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基地平台,充分发挥贵州省乡村振兴示范校带动作用,为推进全县乡镇振兴和四化建设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通讯员 王丽丹、陈璘珏、罗廷干)

(责编:潘佳倩、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