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安顺视窗>>时政要闻

守护碧水清流 绘就生态画卷

——安顺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综述

2021年12月09日14:22 |
小字号

冬日时节,漫步在安顺邢江河畔,岸边绿树成荫,水面碧波荡漾,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邢江河的生态环境变美,是安顺河湖治理蝶变的生动写照。如今,安顺每条河流、每个水库、每个湖泊都有河长来管,迎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风景,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这背后,是各级河长担当作为的体现,是机制、手段创新的成效,是社会各界合力护水的成果。

2017年以来,安顺全面推行河长制,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为总目标,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市河湖管理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江河湖库水质持续改善,“十三五”期间,市域长江、珠江两大流域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市33条市级河长制管理河流5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夜郎湖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100%。建城区13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成功创建为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建成邢江河、黄果树2个国家湿地公园和虹山湖省级湿地公园。

实干管水

各级河长守水尽责

巡查河道,排查污染隐患······无论日晒雨淋,在红枫湖上游的猫跳河邢江河段,平坝区白云镇邢江河村村支书姚仁发总会雷打不动的巡河。

对于全长179公里的猫跳河来说,13.2公里的白云镇邢江河段并不起眼。但在姚仁发看来,尽管河段短,但关乎着贵阳市千家万户的饮水安全。

然而,过去因两岸村寨村民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邢江河一度成为人们眼中的“黑臭”水流。

“以前村民直接把垃圾倒进河里,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入河。”邢江河村村民邢德义从小在邢江河边长大,据他回忆,在五六年前,河道及两岸白色垃圾随处可见。

经过几年持续治理,饱受污染之痛的邢江河终于迎来重生。

记者站在河岸看到,河水清澈流淌,两岸绿树成荫,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引来各种不知名的鸟类在两岸的林间栖息。

邢江河的复苏,离不开各级河长们的日夜巡护。“猫跳河邢江河段目前已建成了由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担纲河长的治理体系。”自从担任村级河长以来,姚仁发记不清自己在河边巡查了多少回,“不管是河岸百姓偷倒污水,还是河边小作坊占道经营、私搭乱建,只要发现问题,我们坚决制止。”

猫跳河邢江河段只是安顺市全力推进河长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安顺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行河长制,构建了市、县(区)、乡和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180条河道均设立了河长,由1662名各级领导干部担任各级河长,实现了全市河长制全覆盖,努力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创新治水

标本兼治出成效

“这两年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一家人闲暇时间就喜欢沿着河边散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呼吸新鲜空气。”漫步安顺城区贯城河河畔,市民刘先生向记者诉说着生活的变化。

曾经贯城河因两岸居民生活污水肆意流淌,给河水带来了较大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

为了还市民一片清澈的河水,我市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探索出“安顺‘12345’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模式”,从控源截污,提质增效;内源治理,活水保质;源头管控,海绵同步;生态修复,标本兼治;蓝绿交织,文化共融;长效管护,长治久清等6个方面制定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案。

通过治理,建城区13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有效地提升了河流水体水质,城市水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几十年的臭水沟都治理干净了,从此我们就告别了臭水沟!”家住西王山社区的市民潘发林感慨地说,通过治理后,社区居民的污水不再直接排到河道,而是通过排污管道收集后进行污水集中处理,现在河道干干净净,一点臭味都没有。

如今,不管在安顺城区还是在各县区的河流,臭气熏天、垃圾遍地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河道、清澈的河水、别致的景观。

“河宽了、水清了,环境好了,每天傍晚散步的人也多了,在河边走一走之后心情格外舒畅。”生活在平坝城区槎白河穿城河段的79岁退休老人杨钟良说,他从小在河边长大,自2017年以来,平坝区委、区政府多次对河道进行治理,以前的“垃圾河”消失、“黑臭水体”逐步消除,生态环境大幅提升了。

窥一斑见全豹。在河长制工作推进中,安顺市积极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河湖固体废弃物排查清理整治工作和“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强水环境治理。

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人员13800余人次,清理主要河道386条次,清理河段总长1849公里,清理垃圾390余吨,完成问题整治835个,整治率达99%。

全民动员

掀起爱水护水热潮

12月5日,周末,漫步在安顺城区贯城河龙泉路路段,水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沿河步道上,一群志愿者正手拿塑料袋,捡拾岸边的白色垃圾。

“贯城河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母亲河,我从小在这里长大,有很深厚的感情。”今年71岁的张志明告诉记者,以前河里到处漂浮着垃圾,这几年河水越来越清澈了,变化特别大。

因为家住河岸边,闲暇之余,张志明就会到河边散散步,看着眼前的碧水蓝天,他心中十分喜悦。“守护城市河流环境是每个城市公民的义务,希望能尽一份力,带动身边更多的人爱水、护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活水,关键在于让群众参与进来,群策群力,真正落实河长制的源头治理。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多角度宣传发动,通过举办河湖保护征文比赛、开展河长制进党校,河长制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进媒体、进网络“七进”活动以及组织青年志愿者巡河护河教育实践等系列宣传活动,并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各项政策和法律知识、工作动态、工作经验、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知晓率,激发社会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在普定县农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每个村推荐2名有公益心、正直的村民作为“门前三包”监督评议员,每月对“门前三包”效果进行打分考评,张榜公示,在广大村民中形成了“关爱河湖、比学赶超、争做表率”的良好氛围。

每一条河流都凝聚着守护碧水蓝天的涓涓情意,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守望人间岁月的动人故事。如今,安顺市正贯彻“五位一体”的水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河长制保水、治水、护水,促进河域生态持续向好,让清水永续,河湖长治,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变成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伍水清)

来源:安顺日报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