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社会民生

“肩负新使命 关注贵州绿”系列报道(二)

贵州江口:“网格化”护林守好绿水青山

2021年12月02日10:11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初冬时节的梵净山,目之所及依然一片苍莽。云雾缭绕中,群峰层峦叠嶂,青山、飞鸟、瀑布、奇石……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水墨画,置身山中,俨然行在画中。

“好山好水守之不易。”江口县自然资源局林业产业中心主任杨军说。作为“贵州第一名山”,梵净山位于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保护区总面积42863公顷,森林覆盖率96.9%,随着梵净山成功申遗,该县护林的责任和难度也变得更大。

为了更好地护住这片绿水青山,近年来,江口县积极推进“增绿、保绿、护绿”专项行动,构建起“四级网格”护林体系,实现了造林成林率、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率、涉林案件查结率大幅提升,让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变成现实。

护林员在护林。

构建“四级网格护林”体系 让森林监管“无死角”

“从小就在这片林子里长大,保护好它也就自然变成了一种责任。”说起自己的护林感受,来自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平定管理站的护林员姜伟说。

每天,姜伟都必须要做一件事:到自己分管的10000余亩守护林走一圈,巡看是否有人违法捕猎、是否有人纵火等,如果遭遇紧急情况,他会通过手机上的森林巡查系统第一时间向上反映,以便林业部门及时应对。

“这是林业局专门给我们配的手机,上面有GPS定位,万一发生意外情况,他们也能第一时间找到我。”姜伟口中所说的“他们”,指的是护林“四级网格”中的县、乡、村、组成员。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群防群治、综合促管”原则,江口县实行县领导统筹、乡干部包村、驻村干部包组、护林员包山头的区域责任地块,形成各级政府组织、林业部门协调、护林人员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护林网格管理系统,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初冬时节的梵净山。人民网 涂敏摄

为了管理更精准,当地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自然村寨建设情况,将管护区域以自然村为单位,结合生态区位划分为105个网格,全县137名村级护林员、1680名生态护林员按照每个网格6-12人的比例放入网格进行管理。同时,按县域区块组建护林员工作交流微信群,定时发送GPS定位截图,打卡签到等记录,实现林区最新动态实时掌控,护林员巡查状态实时查询。

“每个层级网格都落实一份责任书,一张网格图,一份兵力部署表,一个扑救预案,突出网格的责任落实和追究作用。”杨军介绍,为彻底解决监管中存在的盲区死角,林业主管部门为全县211名村级护林员配备了预置“森林巡检”APP的移动手机,依托电子信息现代技术,做到林区信息即时发现、即时调度、即时处置,做到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

凝聚生态保护共识 引导村民更懂“绿”

事实上,除了上山巡林,护林员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下到片区巡检。通过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察民情、访民意,引导大家爱林护林。

“每年我们都会举办普法宣传活动,并给村民发放电磁炉和电饭锅,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村民改变砍柴烧火做饭的习惯。”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平定管理站站长高晏说。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作用,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揭露和批评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增强公众环境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江口最亮丽的底色。

为了进一步强化“护林网格”落实,当地还建立起联席管理制度、联席执法和信息公开报告制度。通过联席会议及时传达贯彻上级有关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制定本级森林资源保护年度计划、职责目标,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重点突出问题,督促、检查、考核各成员单位履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状况。

初冬时节的梵净山。人民网 涂敏摄

组织森林公安局、森林资源管理股、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站、林木种苗站、木材检查站等部门深入开展“林业联合执法”大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积极推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五定”法,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职责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制定林长制问题清单,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有力有效巩固林业建设成果,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稳定。

据贵州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江口县森林蓄积达103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0%,全省排名第二、全市第一。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厚植绿色底蕴的江口,经济效应随之而来。如今,当地生态产业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群众在保护生态的实践中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人人争当护林员、护河员。(文/图 戴佳丽、陈丽灵、黄剑峰、陈庆、高广、陶陶)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