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社会民生

蟠桃宫农贸市场:全方位改造 “老菜场”换了新貌

2021年11月20日09:06 | 来源:贵阳晚报
小字号

农贸市场事关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生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贵阳市紧抓“一圈两场三改”建设推进契机之下,完成提质升级后的农贸市场不仅要达到环境明亮整洁宽敞、智能化,以农贸市场为中心,还要能辐射半径一刻钟能达到的居民生活范围,为市民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居民买菜够不够便利?家门口的农贸市场和生鲜超市配备数量是否充足?菜品能否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蟠桃宫农贸市场。

20多年老菜场

如今有了升级版

蟠桃宫农贸市场是一个有20余年历史的老旧菜场,其作为市政府“菜篮子”工程之一,于19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面积约2400平方米,在此后20余年的时间里,虽进行过多次装修改造,但环境老旧破损、业态分布不合理、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落后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的发展,其已无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

今年10月,提升改善后的蟠桃宫农贸市场,一改光线暗、环境差的旧貌,摇身一变成为明亮整洁、智能化的崭新菜场,市场内设有120余个摊位,28种业态,能够满足附近一公里以内2~3万户居民的日常采购需求。

谈起蟠桃宫农贸市场的变化,家住观水路的陈丽娟老人喜上眉梢,她说:“没改造前,本身因为市场设在高架桥下,光线不太好,逛一圈市场后,鞋总会被地上的积水弄湿,乱糟糟的。现在好了,又亮堂又整齐,还装了许多监控,都快赶上逛超市了!”

“你看,水果、鸡肉、饺子、蔬菜应有尽有,现在各个摊位都有证,蔬菜也都有农残检测,吃得更放心了!”市民周鑫说。

菜场智慧化

市民很舒心

“此次升级改造最大的亮点就是智慧化提升建设,我们丢掉传统农贸市场的模式,打造一个智慧化的农贸市场,实现信息可控、源头可查、去向可追,让群众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购物安全感。”项目建设主体方贵州农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兵介绍。

据贵州农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青介绍,“升级改造后市场吸引了多家水果商户进场,丰富市场业态、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摊位按照鲜、活、生、熟、干、湿等进行规范化区域划分,保证市场内部环境的整洁有序,增设缝补、共享充电、急救箱、公平秤等便民服务功能,配齐食品检测、垃圾分类、公共厕所、通风、消防等设施设备,市场门面外观、下水道、排污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

今年10月初,摊主王女士从过渡市场搬回焕然一新的蟠桃宫农贸市场后,她发现,环境改善之后市场固定的客流量明显有所增加,平均每天营业额超过两千元。

规范马路市场

让菜场价格更亲民

“每天上午7点至10点,蟠桃宫、红岩等农贸市场附近挤满了临时摊贩,这不仅有损农贸市场内部商户的生意,‘马路市场’占道经营、无证无照、伪劣产品、缺斤少两,以及卫生不达标、农残等问题都让人头痛。”

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方负责人的李青表示,他们期待贵阳市街边开放“马路市场”更加规范化,贵阳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点在规模和数量上都有所增加。

李青说:“如果批发市场设点不够多,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会导致从初始批发市场到农贸市场零售终端,中间环节过多,成本加到每一层菜价上,有可能导致市民买到手的蔬菜价格会比较高。”

商户和市民希望升级提质改造中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蟠桃宫农贸市场的肉摊摊主王女士表示,希望划定的摊位场地能更宽敞一些,“有时候忙起来感觉场地有点窄了,不好操作。”烟酒店老板周女士觉得公共取水房离她家店面有些远,期待自来水能通到门面里。

附近的居民杨睿表示,无论怎么改,还是希望菜场保持品类齐全、蔬果新鲜、价格亲民。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曾静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