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印江视窗>>聚焦印江

印江:以工代赈出实招 惠泽民生促发展

2021年11月19日09:01 |
小字号

菌厂内,新建生产便道上运载车来回穿梭;山坡上,挖掘机挥舞长臂忙于修建。雨雾缭绕的平坝上,鳞次栉比的菌棒旁,一双双手正忙于采摘。新修建的公路上,满载而归的群众谈笑风生……寒风乍起的时节,走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凤仪村、沙子坡镇六洞村,正在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发展改革委和木黄镇、沙子坡镇共同规划,成功申报凤仪村和六洞村乡村振兴以工代赈工程建设项目。利用以工代赈投资撬动地方财政资金和其他投资,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就业走”的思路,将以工代赈试点项目与带动群众就业、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机结合。

来到木黄镇凤仪村梵天菌业农业示范园区里,挖掘机轰鸣作响,有序地开挖着土石方,而务工群众正忙于加建机耕道、沉沙池、排水沟等工程。

“我公司自8月底开始实施该项目,每天投入3台挖机、1台铲车、2台自卸车等机械设备,分6个班组40个工人同步施工,保证今年11月底如期完工。”施工方负责人王毅介绍了当前施工进度以及用工情况。

凤仪村此次以工代赈主要是用于梵天菌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实施,投入以工代赈资金470万元。项目的实施补齐了园区基地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完善的短板,完成了1.5公里机耕道硬化、修建1座沉砂池,以及排水沟、引水沟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有效激发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为推动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带动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同时,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近就业的岗位。

“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给我们的排水沟、机耕道带来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我们企业的生产发展,同时我们企业反过来也带动了就业,在忙的季节,我们达到五六百号人。”贵州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贤华谈起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与此,以工代赈项目建成后,该县将其折资入股龙头企业或合作社,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按股分红模式,建立利益联接机制,所产生的收益合作社占60%,村集体占40%,村集体再按照“3:3:2:2”分红机制进行分配,30%归全村群众,30%归出地农户,20%归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0%作为村级预留发展资金。木黄镇就整合了20个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入股同发集团,带动20个村1345户4980人,实现户均分红500元/年。

“路打通了,就不用肩挑背扛了。我们以前翻土、砍柴、送肥料,人搞累了,活又没干多少。现在路通了,活干得多,人又轻松。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项目,让我们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同样,在沙子坡镇六洞村,看着以工代赈工程项目从开始修建,到公路建成通车,60岁的杨胜高是赞不绝口。

六洞村位于沙子坡镇东北面,距离集镇15公里,5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4.6平方公里,是全镇最小的自然村。群众以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

“我们村界上土地倒是宽得很,我家就有18亩多的土地,但是上去一趟,拿重物的情况单边都要二十来分钟,做个活路费力得很。”提起到山顶干活,杨胜高满是心酸。

如何改善六洞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制约产业的发展瓶颈,全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该村积极发挥以工代赈“赈”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聚焦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精准实施项目,加快补齐交通设施短板,投入232万元,修建3.02公里的产业路,让群众获得最大实惠。

据了解,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产业路将覆盖沙子坡镇六洞村、刀坝镇白金村、玉岩村和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晓景乡吴家村、小溪村、楠木园村6个村近7000人。直接带动六洞村580多亩的红香柚,以及高粱、辣椒、烤烟等产业的发展。

“我村界上有600余亩优质土地,受制于交通不便的影响,长期未得到有效利用,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打破我村发展的瓶颈,下一步我村计划在界上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辣椒、烤烟等产业,还计划在上面建设一个养牛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看着项目即将完工,沙子坡镇六洞村第一书记曹波谈起了发展计划。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改善了农村环境,促进了产业发展,道路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未来,印江发改委将围绕产业基地公路、水池、种苗基地等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继续谋划,储备一批符合印江实际,群众迫切需要的以工代赈项目,助力印江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1年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202万元,安排到沙子坡镇六洞红香柚基地和木黄镇凤仪食用菌园区、坪洞口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减少产业生产成本,同时项目建设中,可实现劳务报酬180万元以上,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了以工代赈‘赈’的作用,实现以工代赈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该县发改局办公室主任艾兴介绍。

据了解,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资金5139万元,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9个,累计带动2.7万余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共获得劳务报酬700余万元。同时,土地流转3.7万余亩,帮助1542户5486人共增收近4000万元。(张丽娟、田林)

来源:铜仁日报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