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残联做好易地扶贫搬迁 安置社区残疾人服务 “后半篇文章”

10月10日,铜仁市残联到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残疾人服务活动开始时,81岁的任茂兰还在赶来的路上,推着他坐在轮椅上的78岁的妻子张韵秀。
飒飒秋雨中,家门口那几步路,任茂兰夫妻俩的速度比平时慢了一些。走了几分钟,转几个弯,就到了旺家社区“学党史见行动·残疾人康复服务进社区”主题活动现场,那条走过来的路,在10月10日之前,他已经记不清楚走了多少回。
任茂兰说,他们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印江搬迁过来的,今天来是想了解关于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政策和申请流程,同时也让医生帮他们做些检查。
和张韵秀一样坐在轮椅上的安久昌,因为12年前的一次车祸导致他高位瘫痪。“最困难的时候是靠政府帮扶过来的。”安久昌还记得,那时,突然失去他这个家庭顶梁柱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有4个孩子上学需要花一大笔钱,让他们家的生活苦不堪言。
在政府残疾人救助政策的帮扶下,安久昌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后来,我们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了旺家社区,又享受到了政府的许多政策,干部送米又送油,还帮我们解决就业。”安久昌觉得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不积极面对生活,怎么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我们一直在努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助力全市形成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就业创业、辅助性就业等多种就业形态。”市残联理事长胡光荣介绍道,通过发挥残疾人的兴趣特长,完善全市各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走进民心深处,需要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每一个活动,都要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难点。”旺家社区党委委员唐天顺介绍道,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进社区,不断创新服务新模式,持续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目的是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
对于生活的变好,70岁的黄亮美深有体会,她从碧江区坝黄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该区的矮屯社区。
“国家的政策好,不仅让我们搬进新家,还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诊疗服务。”黄亮美说,“医生们还细心询问我的需求,免费给我测量血压,普及健康知识和科学用药指导建议,服务真好!”
康复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群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了解民情、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和关注每一个残疾人的健康问题,紧扣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不断深入推进全市残疾人康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还在全市各行各业、社会各个方面努力消除障碍,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随着全社会日益倡导人道主义和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念,使残疾人权利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和保障。”市残联党组书记周迪介绍道,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助力社会组织服务于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业务领域,切实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老人家,来,手给我,我先帮你看一下手,其次是脚,但脚,要慢慢的抬……”在义诊服务组旁,医生正在为坐在轮椅上的张韵秀做检查。
“我们将张韵秀的初步检查情况记录下来,过后她可以选择来我们医院做系统的康复训练治疗。”铜仁康复医院副主任医师武建林说,她有医保,国家承担大部分费用,加上有残疾证,剩余小部分由万山区残联承担,不用花一分钱。这些悄然发生的改变都离不开各级残联组织和医疗部门的支持。
任茂兰迫切希望妻子能从轮椅上站起来,走出家门,参与社区老年伙伴们的日常活动。“今天过后,我就可以带上妻子的残疾证,陪妻子去万山区谢桥办事处,申请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任茂兰寄望于铜仁康复医院专业的康复训练系统治疗,能让妻子重新享受行走带来的酣畅。(张 浪、刘芳媛)
来源:铜仁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