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本网原创

贵州烟草商业系统驻村扶贫队伍获群众认可——

第一书记黄兴琴:帮扶是以真心换真心

龙章榆
2021年10月12日08:32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小字号

“要挖路,先从我身上压过去!”在贵州省安顺西秀区杨武乡石平村,柏小红直躺在挖机前,斜视着正准备开挖机耕道的施工队伍,发出狠话:谁铲我田,我和他势不两立!

当时,队伍中的指挥施工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兴琴站了出来,当着大伙面,大声地向老柏喊话:“以后修了路,保证你不会损失。”

驻村期间,黄兴琴为群众讲解政策。受访者供图

后来,黄兴琴了解到柏小红的家庭情况后,主动联系省城的医院为老柏看了耳疾、积极为老柏家落实救助政策……没了后顾之忧的老柏终于同意修路。如今,一条机耕道连接村头和基地,老柏一家夫妻从外面返乡到基地务工,每人每天收入近百元。每见到黄兴琴,老柏一家人笑脸相迎。

驻村扶贫期间,这样的事情黄兴琴没少遇到。黄兴琴是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烟草局分管党建和烤烟生产的副经理,2017年,她被单位派到石平村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她为村里理清了发展路子,干了不少难事、糟心事,同事们总夸她雷厉风行、工作能力强。她却回复:“咱们帮扶就是以真心换真心。”

把“满腔激情”变为“付出真情”

2017年7月,安顺市烟草专卖局驻村扶贫队伍迎来轮换。刚从镇宁驻村回到单位的黄兴琴“厚着脸皮”向组织提交了再继续驻村的申请。

对此,她的理由很足:我们烤烟线上的干部和农民打交道有经验、在其他村我已经掌握了工作方法、我自己对农民有感情……

工作中的黄兴琴。 龙永摄

然而,刚到石平村,黄兴琴就遭遇了个“下马威”。在洞口组召开她新上任的第一次院坝会,几十名群众、几十种声音,还没等自己开口,底下早已“吵开了锅”,不到20分钟,她只能无奈地解散了会议。

“我家也穷为啥不是贫困户”“修路干嘛,现在不过得好好的”……黄兴琴清晰地记得,当时村民的一句句话就像一瓢瓢冷水,把自己的满腔热情瞬间浇灭了。

“基础设施薄弱、贫困率高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群众没有想要发展的思想。”冷静下来的黄兴琴,放下了曾经“大干一场”的想法,沉下心来从根源开始为村里找“症结”。

带着本子,她开始了走村串户。白天见不到她就晚上去、闭门不见就天天磨……整整用了两个月时间,她走遍了村里所有人家,走到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村里的扶贫措施不够精准,大家对政策没有信任。”根据走访结果,黄兴琴找出了原因。

反复调研后,她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当即做了一个果断决定:把不符合帮扶对象条件的36户人清除出贫困户名单、3家不符合条件的低保户也清除出名单。有增有减,1户重新识别进库、2户符合条件的被纳入兜底。

这一举动,立刻让全村上下对这个外乡来的黄书记刮目相看。曾经在院坝会上带头呛干部的伍朝英再开会时帮黄兴琴讲起了话:“她一碗水端得平,我们信黄书记!”

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

不过,换来信任容易,换来认可并不简单,“想要老百姓跟着我们一起干,必须干出一番事情来。”黄兴琴说。

第一件事便是修桥修路。为弥补村里的基础设施短板,黄兴琴回到“娘家”——安顺市烟草专卖局申请到了资金。可真金白银的项目刚落地,村民却不买账,“这么大块坝子,修路为啥偏偏过我田?”

当时,看着傻了眼的黄兴琴,村里的干部劝道,这也不是硬指标,实在不行的路段,咱就算了。

杨武乡石平村 。 龙永摄

“要发展,路就必须修!”黄兴琴给自己下了“军令状”。“机耕道修好,三轮车停在田边,拉来送去,种田是不是省了劳力?”“只看到眼前,子孙后代怎么看咱们?”……修桥涉及8户人家、修路涉及30户,她一户一户做通了思想工作。

真正让村里变样,还得是产业基础。刚来不久,贵州省内一所大学烤烟专业的科研实训基地正在选址,听到消息的黄兴琴立马又跑去向上级申请,并请专家来到村考察。因村里有烤烟基础,加上地理环境、土壤条件合适,基地落地的合作一拍即合。

却没料到,经过20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本来都已同意租地的80多户村民,动工当天大部分又反悔了。村民们的理由很简单:租地要推坎,田坎推了,10多年后,咋复原?找谁去?

协调高校卫星测绘给原有土地标好红线、请示镇里给村民担保租约到期时由政府负责、政府担保……黄兴琴两边同时跑,换来了一张白纸黑字,村民这才服气。如今,该科研基地顺利落地,在助力科研的同时,每年发放几十户村民劳务费超40万元、土地租金15万元。

来回几次,村民尝到了甜头,大家对村里的工作认可了。2018年,一家成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看中了石平村有高校农业科研基地、水电设施完善等优势,有意愿入驻村里。

这一次,村民们没有半点犹豫,放心大胆主动干起来。企业流转土地、招工等程序,不到半个月落地,顺利在村里种下了成片的辣椒、茄子等作物。如今,在开展订单收购的同时,该项目带动70多户村民用工就业……

水、电、路、讯、灯等基础设施全覆盖、2018年底村里人均收入达到国家评估脱贫标准、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2800元……石平村戴了世世代代的“贫困帽”终于摘下了。

有“小家”更有“大家”

石平村这个“硬骨头”啃下了,很快,“黄书记”的名声渐渐远近闻名了。不少干部慕名来向她学习经验,她回复最多的一句话:“从百姓的角度开始想,对他们不保留,以真心换真心。”

驻村几年,黄兴琴的真心全都给了石平百姓,唯独亏欠了自己与家庭。

黄兴琴与新接任的石平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王松到村里走访。 龙永摄

扶贫驻村需要常年吃住在村,每当夜幕降临,村委会就只剩黄兴琴孤身一人。刮风下雨时,她只好一个人在宿舍里,孤独、寂寞与思念一起袭来。

“自己孤独与寂寞尚能克服,但对家人的亏欠却难以释怀。”黄兴琴说。

90多岁的婆婆腰部摔折,正值脱贫验收关键阶段,黄兴琴赶不到家里照顾。害怕老人失望,她关心的电话几次拿起又放下。

丈夫患有严重抑郁症,最需要家人陪伴。可答应的“过段时间就回家”,却一次次在突发情况后食言了。

驻村时还在读书的儿子,转眼就本科毕业。与儿子定下参加毕业典礼的约定,最终在当天化成了一封从村委会寄出的、写满了“对不起”的家书。

“作为一个儿媳,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我是不称职的。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国企干部,我无愧于心。”黄兴琴说,我始终认为,驻村的几年,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一段时光。

丰收的九月,已卸任石平村扶贫第一书记3个月的黄兴琴再次来到了村里。刚过小巷,75岁的张黄氏一把抓住了黄兴琴的手。

“黄书记,以后还来村里不?”

“来来来,咱们烟草公司还派来了新干部,他会继续带着村里致富的……”黄兴琴反手指了指自己身后,新上任的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王松正踏步向村里走来。

人物简介:黄兴琴,女,197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安顺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镇宁县局(分公司)主任科员,因在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先后荣获“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贵州省三八红旗手”“国家烟草专卖局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责编:李永馨(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