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时政要闻

毕节市科技特派员“三突破”服务乡村振兴

2021年10月14日10:04 |
小字号

近年来,毕节市创新科技特派员管理体制机制,勇于尝试和突破,以科技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突破“体制壁垒”,聘任式派。突破以科研事业单位或高等院校科研人员为主选派科技特派员的体制壁垒,将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人员纳入科技特派员队伍,让更多“接地气”的乡土人才与农户、市场无缝对接。如,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孟谈,被认定为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在食用菌领域专长,在黔西市11个乡(镇)、16个村(社区)开展技术培训10000多人次,发展带动22户企业、合作社成为产业技术示范户,带动2113户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户均增收3.65万元。

二是突破“一厢情愿”,按需式派。突破科技特派员“自上而下”的选派方式,推行“双向选择”,有的放矢、各取所需,既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又为科技人员发挥特长大显身手提供了平台。如毕节市中药研究所选派的科技特派员邹涛,长期专研魔芋育种、产品开发、病害防治技术;近年来,威宁县大力发展魔芋产业,急需魔芋领域的科研人员,邹涛与威宁县双向选择,通过开展科技服务,从威宁本地栽培种中筛选出优良品种——威宁矮化黑杆花魔芋,并示范推广面积5000余亩。经专家测产,商品魔芋高产示范区、良种繁育示范区亩产值均超2万元。

三是突破“单打独斗”,组团式派。坚持“点面结合”,在科技特派员管理上既保证覆盖面,也突出重点、强化力量,突破单打独斗分散作战模式,开展组团式服务。针对威宁县高山冷凉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实际,以专家组团方式开展产业咨询、蔬菜栽培、蔬菜育种、机械化耕种收、病虫害绿色防控、加工、尾菜资源化利用等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团队编制了《威宁县四十万亩蔬菜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了8种蔬菜春耕种植技术要点,建设核心示范基地2.2万亩,带动全县100万亩蔬菜绿色发展,带动10000余农民就业,实现户均增收7398元。(毕节改革)

来源:毕节政府网

(责编:顾兰云、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