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五谷丰登
——贵州聚力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多彩贵州,春华秋实。
近日,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万亩生态水稻喜获丰收。放眼望去,金灿灿的谷穗与河水、村庄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今年,茅栗镇共实施绿色稻产业12000亩,稻工程所覆盖农户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同样是丰收,在距离播州区400多公里外的兴义市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里,经过专家对4块试验田分别收割、称重、测水分、换算,最高亩产达1123.87公斤,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了40多公斤,再创贵州水稻亩产新高。
据介绍,该基地是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省农科院等相关单位专家开展水稻单产提升行动的超高产示范点,选用了具有高产潜力的水稻品种,集成无纺布钵苗育秧、精确定量栽培、有机硅复合肥、绿色综合防控等技术,全面运用精确栽培理论,保证密度在每亩1.4万穴。品种好、密度足、技术配套好是此次夺得高产的关键。
秋收时节全省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的消息频传,让人振奋。
8月18日,遵义市正安县,酒用高粱新品种“红珍珠”亩产541.7公斤,刷新全省高粱单产纪录;
9月23日丰收节当天,毕节市纳雍县,玉米高产地亩产1059.1公斤,刷新贵州省玉米小面积单产历史新高;
9月24日,威宁自治县“马铃薯无害化生产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生产基地里,黔芋8号最高亩产3411.87公斤,最低亩产2487.1公斤,平均亩产2892.21公斤,超过项目产量考核指标15.6%,达到了预期示范效果……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省农业农村部门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发展粮食生产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落实落细粮食生产各项工作。通过实施高产示范、单产提升、组装集成高产技术、万名农技人员下基层、细化防灾减灾等一项项措施,全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压舱石,织牢粮食安全“防护网”。
年初,省农业农村厅下发了2021年粮食高产竞赛方案,指导各地结合相关项目与生产实际,广泛开展高产攻关,建立高产样板点;与此同时,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组织厅科教处、省农技总站、省水稻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在农科院召开了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攻关协调会;全省范围内的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网络培训等会议助推粮食生产;整个粮食生产期间,整合全省农技推广队伍及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力量近100人,成立由宋宝安院士领衔的省优质粮油产业发展技术专家组,对粮食生产开展全过程巡回技术指导。还开展了“万名农技人员下基层”活动,组织各地农技人员在关键农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夏粮丰收,播种1325.4万亩,产量255.9万吨,实现连续三年双增长。截至10月5日,全省秋粮收获已近九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邓钺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