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均衡粮食安全生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今年,务川自治县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绿色兴粮、科技增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精选优良品种,集成推广运用粮食绿色增产增效农艺技术措施,种植粮食作物73.41万亩,比计划任务65万亩增长12%,预计产粮16.87万吨,比计划任务15.86万吨增长6%,全年种植夏粮23.94万亩、产粮4.27万吨,秋粮49.47万亩、产粮12.6万吨;其中种植水稻11.65万亩、玉米10.89万亩、酿酒用高粱3.58万亩、大豆10.01万亩、马铃薯20.46万亩、红薯10.48万亩,收获水稻5.28万吨、玉米4.36万吨、高粱0.75万吨、大豆0.79万吨、马铃薯4.24万吨、红薯1.11万吨。
一是推行适度规模种植。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全力实现满栽满种,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做到粮食面积不降、单产提升、总产稳定;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扎实抓好夏粮、秋粮安全,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种植水稻、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红薯等优势作物。
二是加强耕地地力保护。着力"藏粮于地",巩固"两区"划定成果,配套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成高标准农田7.1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扎实推进耕地障碍修复利用和耕地质量提升;做好耕地撂荒情况排查建档,宜粮则粮、宜经则经,抓好生产托管、代耕代种服务,切实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实施耕地障碍修复利用项目6085亩,推广使用配方肥70余万亩。精准发放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173.78万元、2021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54.38万亩762.5万元。
三是抓好结构优化调整。着力培育"四新一高"产业,立足资源禀赋,科学选择布局特色优势产业,以坝区产业示范引领,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推动粮食产业结构更活、质量更高、品质更优,适度规模种植甜糯玉米0.84万亩、饲料玉米2.03万亩。
四是抓好经营主体培育。坚持政策导向,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着力外引内培双推进,抓实抓好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依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推动分散土地集中化,推进适度规模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已培育粮食类加工龙头企业7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6家、实现粮食生产加工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家;培育县级以上粮食类示范合作社15家,占全县示范合作社的18.98%;县级以上粮食类示范家庭农场2家。
五是推行优良种植模式。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推广应用"稻+""立体种养"等农业"321"优良种植模式,实现"一地多用、一棚多季、一年多收"和间(套、连)作立体化高效生产格局,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依托涉农项目实施,发展“绿色稻+”2.03万亩,在低龄花椒、果园行间间套作薯类、豆类作物8.76万亩,撂荒地恢复种粮2.3万亩。
六抓好农技服务指导。坚持农技为民,集成绿色农艺技术措施推广运用,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职业粮农等粮食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适用技术培训,真正把农业实用科技落实到田间地头,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科技水平,实施玉米单产提升示范项目1个336亩、开展47个玉米水稻品比试验,发放技术资料8.37万份,培训指导粮农9.5万余人次。提前准备药剂药械,及时开展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14.66万亩。及时掌握气候变化,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全县粮食作物投政策性保险24342.8亩,涉及11个乡镇(街道)农户8539户,其中水稻投保8018.6亩,农户3206户;玉米投保15734.2亩,涉及农户5225户;高粱投保590亩,涉及农户108户。指导农民落实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改补种粮食作物0.32万亩。(农业农村局)
来源:务川县人民政府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