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头条

两位贵阳女士的非遗之“爱”

2021年09月30日10:26 | 来源:贵阳日报
小字号

核心提示:

在第十七届文博会贵州馆,“蓝花叙事”“祥纹银饰”两家贵阳企业展柜上的展品,从名字到样式都非常吸引人。

深入两个贵州民族文化品牌故事的背后,两位创始人同为贵阳人,她们分别讲述着一个媒体人和一个设计师对贵州民族文化,尤其是对非遗文化内涵的探寻、保护和创造之旅。她们热爱贵州的民族文化,并以此为事业,去追寻民族文化里的美与真实,以及更远的精神世界。

王小梅:

蜡染为媒介 让世界认识贵州非遗

9月25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文博会贵州馆,由王小梅创立的“蓝花叙事”品牌展柜展示出一件件精美的蜡染绣品,其中比较特别的蜡染品“沃饕丝巾”“马蹄花百格丝巾”,以及书名为《蓝书叙事》的书籍吸引众多目光。

《蓝花叙事》是王小梅在2009年出版的书籍,这本书的出版延续了她从大学以来的“蓝花梦”。王小梅介绍:蜡染——贵州苗族妇女称画蜡染为“画花”,把蜂蜡融化,用铜质蜡刀蘸在纯棉白布上作画。再用山野中采撷的蓝靛,配以石灰、酒,“养”好染料,放入染缸中浸染,“画花”处蜂蜡在热水中脱去,留下白花。蓝布和白花沉淀出时光中的美,谓之“蓝花”。

苗族妇女在蜡染“蓝花”中,几乎画出的每一个作品,都有民族神话故事,或是和神话相关的,是她们的“叙事”。

在王小梅看来,“蓝花”不仅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更是贵州大山里常年守望和守艺的少数民族妇女群体,连接个体与族群、村落和社会,以此传递人生的仪式、生死观和天地观,是精美手工和精神世界的完美呈现。

媒体人出身

她却深爱着“蓝花”

王小梅遗憾没能亲自到深圳参会,因为这几天她在金华镇翁贡村的蓝花叙事馆为绣娘培训。

蓝花叙事馆建于2018年,距离观山湖城区半个多小时车程。蓝花叙事馆的墙壁上挂满照片,记录了王小梅对贵州苗族精神文化生活的观察和参与,每当参观者走到这些照片面前,她都能详细地说出当时的故事与经历,对里面所涉及的非遗艺术品如数家珍。

这一切经历都与王小梅的记者职业有关,1999年,她就职于《贵州日报》文艺部。怀着对蜡染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过去20年时间里,她收集到多种贵州省境内多民族传统非遗技艺物件,现藏有蜡染、刺绣、民俗物件等2000余件(套)。在这个过程中,王小梅持续写了300多万字有关文化遗产类的深度报道,并利用业余时间,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季刀苗寨的女人实验戏剧”“手上的记忆——两个苗族妇女的生活世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一二期)”等致力于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活动。

王小梅常年行走村寨进行田野工作,系统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先后编著和翻译《手上的记忆:两个苗族妇女的生活世界》《蓝花叙事》《寨生》等20多部书籍。

“蓝花”之美

迈向更广阔的世界

蓝花叙事馆现在签约的手艺人达500人,他们立足传统手工艺不断推陈出新,推出重头产品“瑙壁哩魶”花鸟鱼虫丝巾等。2019年,在“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非遗文创专题评选”活动中,“瑙壁哩魶”花鸟鱼虫丝巾获得最具含金量的奖项——“锦鸡奖”,获奖者是丹寨县扬武乡基加村白领苗蜡染技艺传承人杨春燕。

“瑙壁哩魶”花鸟鱼虫丝巾与蓝花叙事馆有着这样一段故事。

杨春燕在蓝花叙事馆内见到了一幅蜡染收藏品。这幅由王小梅早年从黔东南民间收集的蜡染,已有上百年历史,其画面内容丰富且充满浪漫色调。

“瑙壁哩魶”即由此幅藏品延伸而得,作品意为“花鸟鱼虫”,展现了苗族古老文化与现代工艺融合的时尚表达。

2019年,蓝花叙事馆一项重要的成果——《传衍文脉3·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实录》出版,这是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策划,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贵州省人类学学会联合采集整理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项目二期成果,记录贵州多元文化的形态,分享传承人的故事,还原非遗文化记忆,让文化遗产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源于乡土,回归乡土,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让‘蓝花’带着我们去更广阔的世界。”王小梅说。

设计师胡丽亚:

民族工艺“碰撞”年轻人日常配饰美学

“这个是贵州龙骨化石样式的银手链,一颗一颗骨节像麦穗一样,工艺十分复杂,但是非常现代,很多年轻人喜欢。”第十七届文博会贵州馆“非遗双创”展区,祥纹银饰品牌创始人胡丽亚为观展嘉宾介绍展品。

作为设计师,在胡丽亚近20年的探寻当中,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一直是她的创造源泉。为了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她试图解构传统的银饰品,以少数民族原始神话传说为设计要素,在现代艺术概念中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努力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和年轻人的日常佩饰美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银饰拥抱时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民族传统中寻找现代艺术表达

在祥纹银饰的展柜上,胡丽亚选择了“贵州龙”“鱼舞”“长命锁”等糅合了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工艺的系列饰品作展示。祥纹银饰还首发了“四君子”“眼儿媚”“蜘蛛”等系列创新饰品。

“四君子”系列饰品,将“梅、兰、竹、菊”四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物喻志为君子之象征的植物作为主体图案,将银丝填充进树干、花苞和茂竹,其虬曲盘绕的姿态展现出印象主义式的生命精神。“眼儿媚”系列饰品的设计灵感来自天蝎星象,将天蝎座清冷又神秘的星盘外部表征融入“眼儿媚”设计。“蜘蛛”系列饰品设计灵感来自苗族,蜘蛛被视为人的灵魂,吐丝织网,用自然几何之形,作意识流动之象。

胡丽亚说,祥纹银饰以少数民族原始神话传说作为设计要素,在现代艺术概念中寻找新的表达,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贵州民族银饰的魅力。

传承和创新需要足够耐心

祥纹银饰品牌创始人胡丽亚美术专业毕业,2006年创建祥纹工作室,祥纹银饰实体店位于花溪区青岩古镇。

现在,已很难追溯祥纹是怎么在贵州的圈子里火起来的。最初解释是,胡丽亚的设计和掀起的工艺特色,很能戳中一颗具备文艺气质的心。而自身就很文艺的胡丽亚,最开始只把某件银饰卖给了某位文艺女青年,女青年戴着它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圈粉无数后,成了人人都眼热的佩饰……

随后,祥纹银饰获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设计大奖赛特等奖,又获第45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数次赴法国巴黎、意大利米兰、英国伯明翰等参加国际工艺美术会展。

胡丽亚表示,设计师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对民族文化、非遗的认知,需要沉淀,带着功利心是不太能坚持下去的。

当下,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和创新保护,在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工艺和年轻人的日常佩饰美学之间搭建桥梁,这是胡丽亚的坚持之道,热爱之道。(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林国)

(责编:潘佳倩(实习)、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