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贵州频道>>贵州要闻

小改变服务大民生

——遵义市在基层治理中不断探索为民办事新路子

2021年08月25日08:13 | 来源:贵州日报
小字号

这个暑假,遵义市朝阳小学学生曹语涵每天都过得格外充实。上午,在离家不远的红花岗区中山路街道新华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暑期作业。下午,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踢足球,或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的“浙大西迁与何家巷”展览馆,聆听浙大西迁历史爱好者讲述发生在遵义城里的浙大西迁故事。

看着孩子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曹语涵的母亲王莉很是高兴。让王莉高兴的还有家附近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的停车场对外开放了,停车难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些都得益于红花岗区把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的举措,公共设施真正实现了全面共享,我们由衷地点赞!”王莉竖起了大拇指。

红花岗区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中心城区内机关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学校等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全面提升现有公共设施的使用率,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截至目前,红花岗区共有9家机关事业单位近400个停车位、9所学校58个场地体育运动设施、55个卫生间、54个街道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中心)的公共设施向公众开放。

从细微处着手护航民生,红花岗区的做法只是遵义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遵义市对群众的诉求进行精确分析、精准对接,在基层治理中不断探索为民办事新路子,通过小改变达到服务大民生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真正做到了“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

在城市社区,遵义市创新建立社区自治协助管理委员会(简称“自协委”)工作机制,推动在职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为居民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根据党员干部居住楼栋和个人爱好特长等,划分网格或成立功能型小组,推选在职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或小组长,承担楼栋管理、服务居民等职责,推动形成“以楼找人、以人找楼”管理模式。目前,全市已有8.9万余名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报到,成立1800多个网格或功能型小组。

自协委还采取“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干部接单”模式,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治理。通过设置意见箱、走楼串户、召开群众会等方式,定期收集社区居民需求建立台账清单,确保在职党员、干部围绕居民诉求,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

在乡镇村居,一群解决村民困难事的“村管事”也受到了群众点赞。遵义各地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并深入推进“党建+村管事”基层治理新模式。设立管事小组的同时,通过组织指定、自愿报名、民主推荐等方式,从村民组长、党员代表、致富能手、“五老”等人员中推选出了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村管事”,把乡风文明、疫情防控、保护耕地、矛盾纠纷调处等和群众息息相关的工作纳入管事小组和“村管事”的工作范畴。

“管事长+管事小组+群众”的治理体系,健全了以法制服务民生、德治引领群众、自治凝心聚力相融合的机制,依托原有社会治理网格,着力解决村里事难管、无人管、管不好的问题,让问题发现在一线、事情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

用小改变服务大民生。遵义市从基层治理着手,办好了一桩桩实事、一件件难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钱诚)

(责编:吴锋、陈康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