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川区松林镇:脆红李“上线”!约起来

驱车行驶在汇川区松林镇干堰村大坝村民组通组公路,透过车窗即可见公路旁成排的李子树枝繁叶茂,绿叶间一串串紫红色的果子压弯了枝头,有的甚至热情“亲吻”大地。谁曾想,这片生机盎然的坡耕地曾是撂荒地,是返乡能人樊晓彬和其父亲樊治明,让这200亩坡地发生了巨变。
身处大娄山山脉西北斜面、江河源头的干堰村大坝村民组,海拔在1352米左右。过去,由于大多数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导致坡耕地闲置,樊晓彬和父亲樊治明觉得甚是可惜,决心要盘活土地资源,让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产,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绿色增收的好路子。
2013年,“两代人,一个梦”的故事开始书写。经一番考察,樊晓彬父子结合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流转当地村民撂荒的土地,种植脆红李。
随后,在松林镇政府和村支两委的帮助下,樊晓彬申请到5万元特惠贷,并以每株8元至15元不等价格引进脆红李果树苗种植,以1亩100元租金流转村民撂荒土地100余亩。凭着一股子冲劲,到2021年,“两代人,一个梦”的故事已书写9年。当地留守老人也跟着摇身变成“农业工人”。
“每到施肥、剪枝、除草时,当地村民可在脆红李果园做工,每天能有100元收入。”樊晓彬说。
走进村民樊晓彬的脆红李基地,雨后的果林像是重新梳洗打扮了一番,饱满丰盈的果实披着水雾“外衣”,在雨滴的点缀下,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这一颗颗紫红色的“宝石”是村民樊晓彬一家的致富果、开心果、幸福果。
“我们家的脆红李核小肉厚、皮薄爽脆、酸甜多汁、入口清爽,每到成熟季节,就会有很多市民来采摘尝鲜。”谈起自家“宝贝”,樊晓彬喜上眉梢,“今年产量预计有近2万斤,最佳采摘期能持续到8月底。”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如今,有了政府扶持、村支两委帮助以及致富能人带动,在松林镇干堰村,一条“农场主”和农民们互利双赢的乡村产业链正成为该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吴旭丹、任娅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