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生态之城人水和谐

2014年5月,贵阳市被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以来,以“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空间布局特色为依托,践行人水和谐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2018年底,贵阳市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很早以前,水清得很,我们经常到河里游泳。后来随着城市发展,河水变黑变臭,经过河边都得捂鼻子。治理后,水清了,臭味没有了,沿河也修建许多休闲场所,逛起来舒服多了……”现年70岁的何大爷是老贵阳人,说起南明河就停不下来。
南明河是贵阳市的母亲河,中心城区河段流经贵阳市人口最密集、商业最活跃、生产生活最集中的区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及时配套,市西河等支流水质变成劣Ⅴ类,造成南明河水质恶化,一度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
为彻底整治南明河污染问题,贵阳市引入系统治理思路,坚持全流域统筹、干支流一体,按照“控源截流、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思路,分“救急”“治本”“系统提升”三个阶段对南明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贵阳市水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明河治理经验可概括为“加减乘除”四项举措,一是提升能力做加法,投入75.91亿元新建20座再生水厂,污水处理能力从之前的99万吨/日提高到183.58万吨/日,用达标尾水作为生态景观用水回补南明河;二是降低负荷做减法,实施了19条排水大沟整治工程,开展全河段截污沟漏点大排查大治理,每天减少3.5万吨清水入沟;三是放大价值做乘法,通过综合治理,放大了南明河治理政治、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乘数效应,为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经验、探索路径,促进自然风光与水城人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四是立足长远做除法。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行动,消除企业污染;新建7套截污沟除臭系统消除沟口臭味;深入推进大数据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实现对河道及重要排污口的精准监管,严厉打击企业偷排漏排行为,以铁的手腕护好南明河一湾清水。
通过治理,贵阳市有效解决了南明河核心段淤积重、水变黑、臭味浓等突出问题,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7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河流自净能力得到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指数、水生植物盖度、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显著提升,“除臭”“变清”“景美”治理目标逐步实现。
南明河综合治理的成功实践,创造了喀斯特地区流域综合整治的有效经验和多项全国第一,是贵阳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已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水生态环境也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来,贵阳市将在节约用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健康河湖构建、水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构建等方面巩固提升,进一步提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水平,努力将贵阳建设成为水生态文明的典范之城、人水和谐的生态之城。(宋子月、华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